婴幼儿情绪的处理, 要用对方法!

2018-08-28 08:53:06 要用,婴幼儿,情绪

中午,蕾蕾和几位女同事去单位食堂吃饭,期间她谈到面临的困惑,提出来与同样为人母的同事讨论,想知道如何处理比较妥。

“白天都是公公婆婆帮我带孩子,老人很辛苦,也非常疼孩子。但周末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感到有些担心!那天我们家二宝不小心在客厅跌倒,这时婆婆马上抱起孩子,然后拍打地板,并对二宝说,地板不乖,害宝宝摔倒了,奶奶打了地板,宝宝乖不哭了!”

婴幼儿情绪的处理, 要用对方法!

“我们家老人也是这样,孩子自己跑着玩,不小心撞到桌子、椅子......,都是桌子、椅子的错;最令人无语的是,前几天带孩子到社区打疫苗,孩子嚎啕大哭,婆婆心疼孩子,当时安慰孩子,说护士阿姨不乖,护士阿姨的错,她打疼你了。”可儿无奈的说,当时我着护士一脸无辜的表情,真觉得不好意思。

“没想到为了安慰孩子,长辈都会用这招。但长辈这种做法可能会使孩子认为,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不高兴或伤心时就可以指责别人。”蕾蕾说。

“没错!以前我家老二小时候很会哭,所以我习惯护着小的。上班一整天下来也很累,只想快速处理孩子的问题,所以每次小的来告状,我就会骂哥哥,这样就能马上平息纷争。一直到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她已经不告状了,直接自己对哥哥开骂,感觉就像是我的翻版。这时才惊觉问题大了。”欣欣懊悔的讲述这段往事。

孩子跌倒时伤心挫折、打针疼痛委屈,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为什么我们大人却拼命干涉,要让这些情绪反应消失呢?

照顾孩子的人,左右了孩子的情绪发展

多数人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有情绪,因为孩子一出生就会哭,哭就是“伤心”的表现,同时也是情绪的一种。可是新生儿的哭一定是情绪反应吗?会不会是某些生理现象的反射呢?其实不只一般人这样怀疑,科学家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婴幼儿情绪的处理, 要用对方法!

孩子出生后,什么时候开始有情绪的呢?孩子大约满月左右,即有愉悦与挫折的初始情绪,而接下去的情绪发展更是快速!在5~7个月大左右,他们已经具备六种基本情绪,包含害怕、喜悦、生气、伤心、厌恶、惊奇。到1岁半到3岁间,复杂情绪,又称自我情绪,如:尴尬、羞耻、愧疚、羡慕、骄傲等等也逐步出现,而这些情绪会伤害或强化自我感觉,此时这些小人儿已经愈来愈不单纯了。

基本情绪:高兴、生气、惊讶、感兴趣、厌恶、沮丧、悲伤、害怕等等。基本情绪是所有人类共通的表现,5~7个月大的宝宝即可发展完成。

复杂情绪:尴尬、羞耻、愧疚、羡慕、骄傲等等,又名自我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会伤害或强化自我感,约在1岁半到3岁之后开始浮现。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情绪是生物性的,没有种族差异、是全人类共通的,因此,我们人类会因一些事感到兴奋或愤怒也很一致,因此人类可以在现实面或心理层面互相沟通了解。但是复杂情绪则不然,与我们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受父母或主要照护者的态度影响很大。

环境与时间,会影响自我意识发展

曾看到国外针对两岁孩子在面对同一事件时是否会产生不同感受(羞耻感与愧疚感)与做法。

阿姨给了孩子一个可爱的娃娃玩,然后离开(陷阱是这个娃娃的脚并不牢固)。孩子玩着发现娃娃的脚要掉下来,阿姨推门进来,这下怎么办才好?

孩子通常会表现出两种不同反应:其中一种类型的孩子,看到阿姨进来会弓起身子、背向阿姨,不敢有眼神的接触,感觉很痛苦,好像希望这事从来没发生过,也最好不要有任何人发现,简单说就是试图逃避。

另一种类型的孩子,看到阿姨进来则立刻展示坏掉的脚给她看,并试图修复。虽然这些宝宝看起来也很挫折,不过直接面对问题时反而显得舒坦。

婴幼儿情绪的处理, 要用对方法!

为何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逃避者希望事件自动消失;面对者则想要解决问题。逃避者产生的就是羞耻感,面对者则产生愧疚感。平常若不仔细想,会以为此二者并无不同。

逃避者觉得自己闯祸,是个不好的孩子;而面对者对自己的感受并不负向,还愿意设法弥补。复杂情绪的萌芽代表著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可是这个意识如何变化,父母则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1、留意自己对孩子成功或失败时的反应

简单说,孩子感到骄傲或自卑的程度,依父母对其成败反应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