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件事让爹妈穷焦虑! 长高长牙讲话【标准时间表】
面对宝宝成长,新手爸妈常会用错力气,比如关心宝宝长牙快慢、何时戒尿布等问题。然而真相是:孩子发展本就因人而异,爸妈的焦虑很可能只是穷紧张一场。而真正该在意的事,像安全感、分离焦虑、多晒太阳等,甚至可能影响小孩一辈子身心健康的事,家长反而没关注到。
发展焦虑1:身高体重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宝宝的身高体重更是如此。如果是双胞胎之间,或是跟上一胎互相做比较,那还情有可原;最糟的是婆婆妈妈们拿家族中“最高、最胖”的巨婴当“正常指标”,把其他堂兄弟表姐妹都讲成营养不良,就实在是莫名其妙了。
身高公式:
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身高快速发展的一大重要阶段,宝宝个子会有惊人的变化:
●1~3个月平均长3.5cm
●4~6个月平均长2cm
●1岁时大约身高75cm
粗略估计孩子成人后的身高:
男孩成年身高=(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2 6.5cm
女孩成年身高=(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2-6.5cm
*本公式可以看出遗传因素确定了身高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后天其他因素影响,身高还可能有±6~7.5cm的变化。
体重公式:
①1~6个月
每个月测量1次:
体重=[出生体重 (月龄×0.7)]千克
②7~12个月
每2~3个月测量1次:
体重=(6 月龄×0.25)千克
③1~3岁
每3个月测量1次:
城市 体重=[(年龄×2) 8]千克
农村 体重=[(年龄×2) 7]千克
出生不久的宝宝,妈妈主要观察重点不是“奶量”,而是“尿量”;一天六包清淡颜色的尿布,就是有吃饱的指标。不要去计算宝宝的奶量,尤其是亲喂母乳的妈妈,用力挤出来算cc数,实是最庸人自扰的举动。
如要预测接下来一两年的身高体重百分比,看出生时高矮胖瘦并不准确,比较准确的指标,是宝宝两个月大时的体重,此后大约会落在某个固定的百分比。长期而言,这个百分比到五岁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改变太多。
总之,生长曲线要看长期的走向,且千万不要跟别人比。孩子就算个头小,如果医生长期追踪都没有问题的话,就是正常的,千万不要浪费金钱在营养补充品上。爸妈应该有自知之明(通常其中之一小时候也是瘦瘦小小的),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就好。
发展焦虑2:长牙
一般孩子长牙是八个月大开始,前后加减四个月,也就是有人可以晚至一岁才开始冒出乳牙。在这之前,即便没有牙齿,宝宝都还是可藉由牙龈研磨食物并吞咽。
一般乳牙萌出的平均年龄和顺序(一般下牙稍早)是:
下中切牙4~17个月,上切牙5~15个月,下侧牙6~27个月,上侧牙6~21个月,下尖牙8~27个月,上尖牙8~29个月,下第一乳磨牙8~27个月,上第一乳磨牙8~28个月,下第二乳磨牙8~34个月,上第二乳磨牙8~34个月。乳牙萌出存在着个体差异,只要在以上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对于长牙这件事,穷紧张的家长也不少,比如太慢长牙怕缺钙、第一颗牙齿长歪歪怕缺钙、长得不对称怕缺钙、顺序和一般宝宝不一样也怕缺钙。我发现只要家长对宝宝牙齿有疑问,第一个想法一定是先推给“缺钙”,不管三七二十一。然而,上述的每件事,其实都跟缺钙无关。
其实,牙齿萌出后的清洁动作,以及涂氟、封填等措施,都比牙齿长得快慢来得重要,记得千万不要浪费钱去买钙粉吃。
至于宝宝牙齿长得慢的家长,只有一句话来安慰大家:“你看过身边有哪一个小孩没牙齿的吗?”既然有一天必定会发生,且着急也没有用处,不如就放轻松等待,告诉你,宝宝长牙之后,咬人才真的痛!
发展焦虑3:语言发展
一岁半还不会说话,很糟糕吗?很多小男生到一岁半都还不会说话,发展却是正常的。一般来说,发展迟缓都是全面性的,比如从小的身高体重、精细动作、大动作,每一项都落后,到一岁半时语言也落后,就必须特别小心,但通常也不意外就是了。反之,如果身高体重与各项发展都正常,只有语言落后,那么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除非是有自闭倾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