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婴儿猝死症候群
要点:
预防婴儿猝死症候群应避免趴睡而应仰睡
侧睡并非安全睡姿
任何可能导致婴儿睡眠呼吸道阻塞的环境都可引起婴儿猝死
婴儿睡眠使用奶嘴可降低婴儿猝死机率
婴儿猝死症候群在一个月以下新生儿并不常见,其发生率在2-3个月大时达到高峰。根据美国儿科学会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建议,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定义是:「一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且经过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过程并检视临床病史等详细调查后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学界对其致病机制的了解,始于1980年代荷兰的流行病学调查,当时发现趴睡是婴儿猝死症候群的的危险因素之一。虽然此事并未受到重视,但后来纽澳等国家也陆续发现趴睡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于是从1991 年开始宣导不要趴睡,结果该地的婴儿猝死症候群发生率急遽下降。
美国于1992年开始建议不要趴睡,并于1994年发起 " Back to Sleep " 活动,同样得到婴儿猝死大幅减少的成果。时至今日,一些西方国家的婴儿猝死症候群发生率已经降到类似东方国家的水准。于是我们终于了解东方国家婴儿猝死较少见的原因:东方民族传统上很少让婴儿趴睡。儿科医师执业行医时,必须了解这些事实,并给父母适当的卫教,以降低不必要的误解与纠纷。
趴睡与婴儿猝死之相关原因不明,但最受瞩目的可能解释是有些婴儿于睡梦中惊醒的神经反应不佳,所以发生窒息等事故时可能死于梦中,而趴睡容易导致窒息,所以应当避免。为了预防婴儿猝死,必须排除任何可能引起婴儿呼吸道阻塞的因素。以前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仰睡与侧睡都是可接受的睡姿,但后来发现侧睡的婴儿常在睡觉时自行转变成趴睡,所以2005年10月公布的最新建议中,只建议仰睡而不建议侧睡。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奶嘴可降低婴儿猝死的风险,所以在原有建议中又加上可在婴儿睡觉时给予奶嘴。一个月以下新生儿很少猝死,且为了鼓励母乳哺育,所以喂哺母乳者可在一个月以后才开始给予奶嘴。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更动的建议摘要如下:
婴儿必须仰睡,侧睡的安全性不如仰睡。
床铺表面必须坚实:睡眠中婴儿的旁边不应有枕头、被褥、盖被等软的物件,婴儿床应坚硬并盖以被单。
不要让婴儿接触松软的物件与寝具:婴儿床铺周遭不要有枕头、被褥、盖被、羊毛制品、填充玩具与其他松软物件。如果有软垫,应为硬、薄且固定良好,不可做成枕头形状。
怀孕时不可抽烟,也不应让婴儿吸到二手烟。
婴儿不可与他人同睡,但睡床应在父母附近。
可考虑在睡眠时使用奶嘴:最近研究有证据显示使用奶嘴可降低婴儿猝死发生率,奶嘴导致牙齿并发症的说法无明显证据支持,所以建议仍可使用。(如果婴儿不想含住奶嘴,不应强迫之,也不必在婴儿睡著后将掉下的奶嘴重新插入口中。)(哺育母乳之婴儿建议于一个月已经建立母乳哺育习惯后再使用奶嘴。)
避免环境过热。
避免使用市面上宣称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的用具,因为它们都没有经过实效的验证。
避免使用家用心律呼吸监视器,这种器具对于监视极度心肺不稳婴儿有所助益,但并无证据显示可以降低婴儿猝死发生率。
避免固定睡姿导致头部后侧局部扁平:(婴儿清醒时让他们趴著一段时间并观察。)(避免婴儿长期处于汽车安全椅等持续对后枕部造成压力的环境,鼓励直立姿势的拥抱。)(仰睡时变换头部位置,例如每周定期变换睡眠时头部的方向。)(有神经疾病或疑有发育迟缓之婴儿特别需要注意上述事项。)(如果头部外观异常且保守处置无效时,宜早期就医诊治。)
持续推行仰睡运动,推动民众教育让褓母、祖父母等照顾者均获知相关讯息,医护专业人员应在婴儿出院前告知家属这些重要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