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执念于‘孩子长大就好了’, 正如人的胎记, 只会越长越大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
贾斯廷·特鲁多说过:“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在一起努力改变心智模式,改变对别人的态度,并与这个社会的坏习惯作斗争。”
事实上,即使是最善变的人也会忠于一些坏习惯。而且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改掉坏习惯,他们更愿意找借口或者像受害者一样可怜自己。
坏习惯的养成不是大多数,而是全部来自于外界,没有人能逃避掉坏习惯的照耀。孩子从小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自然父母和家人的一些坏习惯就像太阳,无时无刻不照耀在孩子身上,孩子想躲都躲不了。
防止坏习惯比改掉坏习惯更容易。如果你执念于‘孩子长大就好了’,这一定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坏习惯如身上的胎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大。所以让孩子远离坏习惯,首先要让自己改掉坏习惯,如果孩子已然染上某些坏习惯了,也不要害怕,跟孩子一起改变,让你来影响他,而不是等着他自己改变。
让孩子改变坏习惯,不能依靠他自己的力量,而是周围人和环境的力量,说白了就是被绑架。人的心智模式在被绑架之后才会做出改变,靠自己的自律是很难实现的,除非你是圣人。就像大多数公司都是集体办公,而不是在家远程办公,因为只有当员工在现场办公时,主动性才能被强制调动起来,而不是因为他真的愿意工作了,至少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这其实是群体的力场,就像拔河,对面是一群人,你是一个人,你的力量再大,也很难拔得过一群人,自然会被拔过去。只有当你在群体的场景时,你才会出于‘不得不’去完成这些可能你不喜欢的工作。孩子也是一样,如果让孩子自己改变某些坏习惯,无疑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愿意真正的改变自己,除非父母作为群体的力场去拔他,慢慢把他拔到好习惯的一边。
孩子的改变是家庭、学校一起改变的结果,每次拿‘孩子反复做错的事儿’指责孩子的父母,简直是大人可笑至极。从这个角度看,就知道父母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中有多重要,父母少看手机,良好的作息习惯,有爱的夫妻关系,友好的邻里关系,亲密的朋友关系,合理的金钱观念等等都无时无刻‘绑架’着孩子的价值观,让他不得不被好的、有养分的阳光照耀着。
改正坏习惯不能通过禁止或惩罚来实现,即使陪同孩子一起改变,也要做有益的事儿,提升家里的含氧量,提升营养,提升价值观,稀释冲淡原有的氛围,主动挤占原来坏习惯发生的场景和时间。比如父母比较沉迷于手机,那只能在想看手机的时候,互相提醒去看书,或者一起做些手工,至少在孩子面前时要这样,父母不看手机,孩子就能远离手机。而不要以不用手机作为改变习惯的方式。如果父母有晚睡晚起的坏习惯,用充实的安排让自己变得充实起来,比如前一天订好第二天的电影票或者博物馆的门票,让自己主动起来,而不要因为晚睡晚起了,就不吃饭惩罚自己。
开心之前在幼儿园有推人的行为,而且有段时间经常发生。有家长投诉给老师,我们接他也亲眼见过,老师找我们谈话之后,希望让我们放学就把开心带走,不要在校园里玩儿,就不会发生了。我反复反思,发现问题根本不是把他带离校园,那是一种惩罚,是逃避,而不是帮助他改变,其实症结是开心受我们的影响,我跟妻子在家里会有身体接触,比如妻子有时候想让我去帮他买个东西,她会出于请求抱抱我或者推我一下,让我快去。我跟开心有时候玩儿搏击或者击剑的游戏,他在家看奥特曼、熊出没等有打斗场景的动画片。这些无疑都是让他主动推别人的原因,他想扮演英雄,他想制服别人,他想跟别人表达亲昵等等。发现了这些,我们有意从这些方面做起,开心也慢慢改正了,有时候别人碰他的身体,他还会说:“我是好人。”
坏习惯的改变导致生活的改变。阴天的时候,好心情都掺杂着几分阴郁。让坏习惯的阴霾散去,让好习惯的阳光照射着孩子,才能让他越来越健康,越来越阳光自信。
小爸爸 :开心(4岁)爸爸,BAT高级产品经理,多年海外教育行业从业经历,旅游达人,DIY爱好者,脑洞清奇。陪娃是我最大的乐趣,陪开心成长的同时,把问题,方法,经验总结成文章,与大家共同提高。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