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扬州双博馆
一 : 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扬州双博馆
早就想去双博馆,这回终于得了心愿。从萃园打车去的,但回来却费尽周折,没有车可打,最后走到京华广场坐26路车回来的。到站方发现,正好到门口。下回再去只需来回坐26路即可,一人才2元。两条鱼对这个馆没有认识,我前天做了功课,知道是两个博物馆的合称,所以便对司机说,我们去扬州双博物馆。两条鱼觉得我说的很别扭,总觉得双和博物馆之间应该还有一个词被我拉掉了。可是,我也想不起来,只觉得就是双——博物馆喽。司机点头说,是滴,是双博馆。两条鱼拍着大腿说,这就对喽。叫双博馆当然比双——博物馆要上口滴。


俺俩就想起春节沈春阳和“大橙子”的一个小品,沈春阳扮演白娘子,“大橙子”扮演小青,小青问白娘子,当年你约会时为啥不带上我尼,白娘子扇着扇子说,小青,因为那时,你还是,一个蛋!哈哈哈哈



扬州和尚鉴真,在第六次时才东渡成功,为日本人民带去了俺们的文化、佛法、医学等瑰宝。要说小日本真不够意思,鉴真要不是为了给他们宣扬文化,帮助他们进步怎么能后来双目失明呢,一想起这事我就生气。不过,鉴真肯定不像我这样,他若真在天有灵,一定说,让佛祖惩罚小日本吧。哈哈。

欧阳修曾经在扬州做太守,他所住之处现在为平山堂。这个人在哪里,便成就哪里。哎,只能说俺生不逢地,咋就没生在南方啊。俺最感动的是他对苏东坡的欣赏,一个文坛领袖啊,每天等着做苏东坡的第一个读者,如果当时苏轼有博客,欧阳修就要夜以继日的“坐沙发”啊。而且对自己儿子说,20年后,所有人都在谈论苏东坡,没有人记得我了。你看看这胸怀!老子说,死而不朽者长存啊。说的就是欧阳修这样的人啊。古人说,文人相轻,莫言得了一个诺贝尔,多少中国作家眼睛红的跟兔子似的,一个劲儿挑人家毛病,跟那个吃不着葡萄的狐狸似的,小伎俩一眼就让人看出来了。真没劲!有能耐自己写一个诺贝尔啊。做人要学欧阳修!

吴王夫差最后决战时败给了越王勾践,给勾践留下了“卧薪尝胆”的美名。夫差辜负了他老爸阖闾的期望。不过,夫差对扬州是有功的。通邗沟。小鱼说这夫差咋雕的这么粗糙啊,人家都是独立成像,夫差就塞在石头里。我也这样想。但后来看到隋炀帝也塞在石头里,恍然大悟,这是独当一面啊!(我咋这么有才尼!)



扬州这座城市最61阅读上对两个人的介绍可以追溯到二十几年前,那时,他俩也这样写着刻啊,还年轻,如今,都老了。每个照片,沈师傅都是这样的镜头。挺有感触的。我在旁边站半天都没敢说话,被震住了。

唐代一龙舟,是拿整个楠木抠出来的。当年鲁滨孙在孤岛上就这样给自己造了个小船,差点累死。


都是玛瑙的,真,真好看,这几样东西,很让我流涎。当时就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来了,太帅了!我是说这杯子!!


二 : 烟花三月下扬州。(我的第二个半马,14年扬州马拉松游记)
三 : 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旅社
离富春茶社总店不远处有1个叫新胜街的地方,说是叫街,其实就是一条宽五、六米的巷子。听爸妈说解放前这里叫翠花街,街边全是卖首饰的店铺,在这条街里有一家叫绿杨的旅社值得一看。
绿杨旅社建于民国初年,取名于清代大诗人王渔洋的“绿杨城郭是扬州”著名诗句。其建筑形式为中西合璧,最早为二层小楼,上世纪二十年代翻建为三层。
我们想进去参观,门口的服务员不让,我们说给点钱,她说不行,可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吧。正当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之际,有一对上海来的夫妇正好回来,听了我们的诉说,便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并对服务员说:“就住在这里,他们是我的朋友,只参观我住的房间。”服务员听他这么说也就只好同意了。
这是前台,很有怀旧的感觉。
旧式的挂钟走时准确,价格牌显示着当日的房价。
舞池顶上吊着一盏硕大的吊灯。
展室里陈列着讲述历史的展品。
会客厅。
这里是新人举办婚礼的地方,所以叫喜庆大厅。
透雕的隔断上镶嵌着彩色玻璃,华丽中透着庄严。
曾经的达官显贵、富贾名流都曾经下榻于此。
上海来的那对夫妇就住在这间尚小云曾经下榻的房间。
房间不大,四周是木板墙,屋内只有一张床,1个衣帽架,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当然是现代的产物,没有洗手间。住在这里要20[]0元一晚的价格,目的就是要体验一下过去达官显贵住在这里的感觉。
这里的环境很优雅、安静,上下共有三层。回廊全部采用木质结构,沿着回廊上下楼时,由于楼里的台阶较现在楼房的台阶窄一些,要多加小心才好。
过去这里是通天舞池,客人在舞池里跳舞,不愿意下楼的客人还可以站在楼上围栏边观看。现在没人跳舞了就放上沙发供客人休息。
真感谢上海来的那对夫妇,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参观。不由得想到要是自己能在这里做一名服务员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了解这里的历史,讲给来到这里的每一位客人听,而不是将他们拒之门外,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这里的生意也会火爆起来的。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