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记忆力, 常见办法需警惕, 使用不当对大脑有损伤
文|文儿
曾在公交车上见到这样一幕:一个奶奶提醒自己的孙儿背《弟子规》,孩子磕磕绊绊地背了一路,中间有奶奶时不时地斥责和提醒。我跟她攀谈了几句,奶奶言语中都是自豪,说这些是孩子妈妈下班回来在家教的,她负责监督,为的就是让孩子提高记忆力,以后学习不吃力。还说等孩子会背《弟子规》后,他妈妈还会教他《三字经》等其它古文。
说实话这种做法我并不赞同。我曾听说过,趁孩子三四岁,短时记忆还不错的时候让孩子进行大量的机械背诵,对孩子有弊无利。不只是因为这些背诵内容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被遗忘,而且机械记忆的内容统占大脑以后,会使大脑的其它功能受抑制,反而对大脑会有一定损伤,影响大脑智力的全面开发。
而且我了解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兴起读经班,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从三四岁开始读经,一方面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孩子进行传统经典的熏陶。有了为了以后的“长远好处”,在孩子表现得不耐烦或没兴趣时,动辄打骂,让孩子一度对古文产生恐惧。这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法,反而削弱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了解大意的机械记忆毫无意义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后,有时回来也会背些古诗,但因为不了解古诗的含义,他常常会背错词句。“老大徒伤悲”会背成“老大一声贵”,还问我为什么那么贵,听得我很想笑。试想,在不了解意思的情况下,这些诗句的内涵何以体现?孩子们又如何会得到熏陶?
机械记忆若不长期坚持,等同于不记
如果家长真的想让孩子从小打下坚实的国文功底,在引导兴趣的情况下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长期坚持。否则,七岁以前的孩子的记忆类型都是短期记忆,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很快就会把所背的诗词忘掉。那些从小会背各种唐诗,长大语文却学不好的例子并不少见。既然如此,为何不把时间花在其它智力开发的游戏上,而偏要费心费力地让孩子背古诗文呢?
你会让孩子通过背诵古诗来提高记忆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