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民主的方式教养孩子, 最大的输家是孩子
周末,闺蜜约我一起带孩子玩,路过童装店做活动,自然免不了给孩子淘衣服。闺蜜让孩子自己选,我还赞她民主、开明。
孩子在衣服架面前转了一圈,挑选了一件自己最中意的,扭头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这件。”
闺蜜走过去,把衣服翻开,看了做工、面料、颜色等,说:“乖,这件不是纯棉的,要不你再选选?”
结果,这孩子站在原地没有动,用眼睛扫了一遍,指了模特身上穿的,说“妈,就这件!”
妈妈看了看颜色:“儿子,你肤色黑,衣服颜色太靓,这个颜色不适合你!”
这时候,我看孩子有点情绪,烦躁了:“这不行那不好,你挑算了,干嘛还问我?”
无奈,闺蜜拿着各种衣服递给孩子,孩子不耐烦的在试衣镜前比划,“就这件吧!”
闺蜜最后开心得意的夸孩子:“儿子,你长大了,会给自己挑衣服了。”
其实,全过程我看的一清二楚,孩子喜欢的,妈妈不满意;妈妈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选衣服。
其实,挑衣服的过程中,闺蜜没有给孩子太多的自由空间,更多的是干涉、限制,所谓的民主、自由都是假的。而且闺蜜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无形中想控制孩子的想法。而这种假民主,实是控制型。
我们都知道民主最有利孩子的成长,但现实生活中执行起来很不容易。为了能女儿更好的成长,从生活到学习,我或多或少都会介入进去,但发现孩子会拒绝。
比如,孩子吃饭,毕竟在生长发育期间,我总是想让她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但是这小姑娘非常喜欢吃水果,结果吃饭时间,不太饿。
后来,我把各种水果做成餐厅的小果盘,放在餐桌旁边;比孩子平时吃的单一水果种类多。其实,我是刻意控制,想让孩子按照我设定好的路走,同时我也很尊重女儿。没想到,一个果盘的诱惑,让孩子猛吃饭;到最后,女儿只能在果盘随便挑一点自己喜欢的当做餐后水果。可见,所谓的民主也是能包裹外壳的。
受民主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在宽松的政策下管教孩子,结果,孩子越来越不服管教,无法无天,乖张暴戾。我们院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经常过于民主,怕妨碍孩子自由、压抑孩子个性;导致今年23岁、大专毕业的他,每天在家打游戏,不出去工作;邻居好心介绍个工作,不超过十天半个月,准撤回来;父母说多了,孩子直接开骂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一筹莫张,如“虎兕出于柙”,感慨,该管教的时候疏于管理,只顾着顺子孩子的脾气、欲望,结果欲望日益膨胀,现在孩子是毫无理性之人。捶胸顿足控诉“假民主”之害,猛虎矣!
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家庭?
1、彼此尊重
尊重孩子、无条件爱他、接纳他,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去尝试、冒险,遇到问题一起讨论如何做才能更好,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孩子积极性和能动性。
2、温柔地坚持规则
民主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没有规则的。只是在执行规则的时候,父母会主动关心孩子的感受,考虑孩子的想法,同时也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向孩子解释必须遵守某些规则的道理。因为有尊重,亲子关系融洽,孩子就比较容易自愿地去遵守父母的规定。
这个规则是灵活的,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通常是孩子能够达到的,更重要的是,父母会让孩子自主决定怎样达到父母的期望。如果违反规则,父母不是简单的打骂,而是心理的疏导和行为的适当约束。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想民主地对待孩子,可是有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使用非民主的方式。这是因为我们虽然明白民主的好处,但是非民主是我们熟悉的行为模式。我们大多数就是在非民主的教育下长大的,很多陈旧的思维模式已经转化成我们的潜意识。
转变需要时间,我们可以在接纳自己的过程中,慢慢熟悉民主的模式。当我们可以用民主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时候,也就自然知道如何对待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