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开始出现这些行为, 其实是在慢慢变聪明, 别一味的制止了!
宝宝越大问题就越多,爸爸妈妈开始担心,这样会不会不好,那样会不会不好。
怎么办?两手一摊!显然“出厂”时上帝忘记给你附上一本关于孩子这个“物种”的“使用说明”。
不过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还是可以挺直腰板给你们一些建议的。宝宝的有些行为只是因为他变聪明了,不用过分担心。
1.10个月内吃手
要知道宝宝的各种感觉器官中最先发育的是嘴唇和舌头,所以宝宝会用嘴巴感知自己身边事物的形状。
对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适当的吃手行为不仅可以促进宝宝智力发展、感觉统合。
吃手的同时,宝宝的吮吸能力得到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大脑都开始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还能带给孩子心理上的慰藉,吃手是宝宝自身用来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
2.扔东西
孩子一兴奋就喜欢扔东西,只要随手可以拿起来的东西,孩子都会试图扔到地上,安抚奶嘴、玩具、电视遥控器、奶瓶、勺子等等。
扔东西,看似简单的小动作,却需要大脑、手、眼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反复扔东西,能够锻炼孩子的肌肉,还能训练宝宝手眼协调性。最重要的是,在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情绪时,扔东西可以发泄孩子的坏情绪。(不过等宝宝稍大些,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不能扔,毕竟贵重的、易碎的物品是不能乱扔的)
3.撕书、扔东西,大搞恶作剧
有妈妈抱怨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喜欢玩,一不注意,用我的口红在墙上乱涂乱画,还撕书、肥皂泡弄的到处都是,说是下雪了。”
恭喜你,庆幸!你有一个充满创意并敢于尝试的孩子。好奇心正是宝宝大脑快速发育的原动力。
千万不要骂他,如果你“制止”成功,你可能扼杀了一个“爱因斯坦”!
怕他们撕书,就给他们不用的报纸,让他们尽情撕扯。要想把纸撕破,需要两只手的协调运动,这就要求大脑必须具备相当复杂的神经。
别小看撕纸哦,这等同于他们长大找到数学题的解法一样,在锻炼大脑哦。
4.来回开门、其它开关
孩子特别喜欢来回开家里的冰箱门,卧室门,还喜欢来回开关灯等等,大人越是制止干涉,他们越是玩的不亦乐乎,让很多家长头痛不已。
其实这种行为也属于自我刺激的一种,孩子可以从重复性动作中找到乐趣,低龄幼儿开关灯属于探索世界的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这种行为会持续加剧。想要减少孩子这种行为,可以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增加有益的刺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