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些语气对孩子说话, 会让他情商越来越低, 别不当回事
文|海小唠
之前在国外,我遇到一个从大学时期就在海外生活的国友,那时她已经是一个15岁孩子的妈妈了,她和她女儿相处的特别融洽,而且他们很多时候看起来不像是母女,更像是朋友。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她女儿大部分都是直接称呼她的名字,而不是喊她“Mom”,据我了解,她和她老公都是中国人,可能是在国外生活时间久了,有点被西方化了。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我还特别欣赏她和她女儿的相处模式,因为在我们国内,很多妈妈都做不到像他们这样。于是我就向她讨教育儿之法,她也很乐意跟我分享她的育儿经验。
她是在国内教育下长大的,比较了解国内教育的特点。所以为了更形象化,她给我列举了几个例子:
例1:如果孩子上了厕所,没有关灯
国内父母看到孩子上厕所没有关灯,可能会大声命令:“去把灯关了,不关灯就会浪费电知道不?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种命令的语气可能会使孩子反感抗拒,孩子心里可能会想,你为什么总要这么命令我?而且经常用这样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的情商会越来越低。
国外父母遇到同样的情况多半会说:“厕所的灯还开着呢!”这种提示的方式,会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忘关了,而且这种说话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例2:如果孩子喝了牛奶,没有及时放回冰箱
国内父母看到孩子喝了牛奶没有及时放回冰箱,可能就会直接说:“你怎么不把牛奶放回冰箱?快点放回去!”这种责备、命令的语气同上面一样,弊大于利,也会让孩子的情商越来越低。
国外父母遇到同样的情况多半会说:“孩子,牛奶要及时放进冰箱,不然会变酸的。”这种直接陈述后果的方式孩子也会比较容易接受,还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小知识。
例3:你做家务时,孩子在一旁闲坐玩耍
国内父母看到孩子不过来帮自己做家务,多半都会说:“你就不能帮我干点家务活?白养你这么大!”这种责备、埋怨的语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孩子情商会越来越低。
国外父母遇到同样的情况多半会说:“孩子,我现在需要有个人过来帮把手,你可以帮我一下吗?”这种说话方式更容易让你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情商,概括来说就是处理情绪的能力,以上那些国内父母惯用的语气,之所以会让孩子情商越来越低,是因为父母处理不好情绪,孩子自然也会被带偏。
你经常用什么语气对孩子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