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以一敌三的悍将,去世时许世友嚎啕大哭

2019-02-20 07:06:44 一敌,许世友,嚎啕大哭

有人总觉得战争中以少胜多,就是神话、神剧。多数时候,是他们自己知道的太少。于是,什么事情,自己干不了,或者不知道,别人做成了,大脑一摸,就是假的。

这种思想不好。

在战争年代中,从来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正是因为以少胜多难得,所以这些人和这些事被记录下来,为人传诵,成为一个个英雄传奇。这些英雄传奇,与抗日神剧中的手撕鬼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在解放军将领中,有一个叫叶道友少将,就是一位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将。他英勇善战,以少胜多,不是一次两次,被誉为“以一敌三的悍将”。

叶道友是河南新县人,与许世友是同乡。

1927年,13岁的他就参加了红军,从勤务员开始,先当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到1932年时成为了副营长。一次,为了掩护主力转移,他奉命在一个叫岔河口的地方阻击敌人。他只有一个连,而敌人是两个团。这次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叶道友和战士们以一敌十,十分顽强。在危急时刻,他一边扔手榴弹,一边高喊:“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正是这种“有你无我”的绝地拼杀,他们以一个连的兵力打退了敌两个团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战后,他立大功一次。

叶道友以少胜多,善守,而且善攻。

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次在长山战斗中,他率一连强攻敌山头。守敌一个营,他一个连,力量对比悬殊。但是,他猛打猛攻,硬是将山头拿下来。踞守山头的敌人这个营被他毙伤一大半,剩下的敌人全部投降。

此战一度震动陕北。

在抗战时,日军的战斗力很强悍,他照样敢和他们拼,以少击多。

一次,叶道友率领独立团到台儿庄一带去开辟根据地。此地处于日军4个据点之间,敌人力量十分强大,地形也于我不利。但是,叶道友多次只率一个连兵力去拨鬼子据点,激战半夜,拿下敌据点,然后,他又去再去打鬼子大部队援军,予敌人以重创,一次两战。为此,他多次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

<script>loadtb('{"finalprice":88.5,"idx":1,"itemclickurl":"","itemid":"582388367130","itemname":"\u6bdb\u6cfd\u4e1c\u4e0e\u7ea2\u8272\u536b\u961f","itempicurl":"https:\/\/img.alicdn.com\/bao\/uploaded\/i1\/1049653664\/O1CN01WVaBkK1cw9f5IOjzZ_!!0-item_pic.jpg","itemposition":"","itemposx":0,"itemposy":0,"itemtype":"tmall","itemurl":"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82388367130","reserveprice":88.5}');</script>

一次在淮北的时候,新四军4师一部被几千日伪军包围,在九顶山发生激战,危在旦夕。师长彭雪枫急令叶道友率部前去救援。叶道友率一个营奔跑一夜,赶到九顶山,然后直插敌人心脏,乱打乱冲,一个营竟击溃敌四个团。在战斗中,他们俘虏敌伪军团长,还毙伤鬼子200余人。

三日三夜没打开的九顶山之围,悄然而解。

当然,叶道友以少胜多,屡创奇迹,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不怕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2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他先后参加战斗100多次,但是头部和手脚负伤7次,被评为二等残废革命军人。

这样的伤残,对他的健康是致命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1961年,叶道友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却于当年去世,年仅47岁。

叶道友去世的消息传出去后,他的两位老上级,许世友上将嚎啕大哭,陶勇中将则三天吃不下饭,眼泪汪汪,不住地念叨:“道友走了。道友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