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带你了解清代圣母-孝庄
众所周知,清朝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最为杰出的女政治家,对清朝功勋卓著。
孝庄出生在蒙古族,名字叫做布木布泰,她的一生共辅佐了两个皇帝,对清朝的影响颇大,根据野史记载在她身上有两件事尤为突出,第一件事劝降洪承畴,清军入关时,军事战争不可避免,当时明朝的蓟辽总督洪承畴,文官出生,很有气节,而且相当有能耐,虽为文官进士,但却文武双全,开明睿智。皇太极很早就相中了他,一心想劝降,用了各种手段,但洪承畴软硬不吃,宁死不屈。侧福晋孝庄出马,她拿了一壶人参汤去拜见洪承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人促膝长谈,终于感化了洪承畴。但正史记载并非如此,而是皇太极出马,力劝洪承畴。
第二件事太后下嫁,皇太极一生戎马,披荆斩棘,战功赫赫,但突发死亡,没有来得及指定继位者,当时有两位接班人矛头最胜,一位是他亲弟弟多尔衮,另一个是大儿子豪格,两人年龄相近,战功卓著,论实力不相上下,多尔衮背后有正白旗,镶白旗等后台支持,而豪格的背后有正黄旗,镶黄旗等后台支持。如果此二人兵戎相见,那么清朝的后果不堪设想,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清朝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多尔衮一改态势,推荐孝庄的儿子六岁的福临当皇帝,豪格思来想去,再争斗下去,也会两败俱伤,于是也欣然接受。那么多尔衮为何会做出此事呢?野史记载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有私情,所以福临很有可能是多尔衮的儿子。但正史记载也并非如此,多尔衮一心向着大清,他退而求其次也是为了大清的安定。
那么孝庄到底做了哪些对大清有利的事呢?顺治皇帝的婚姻对象,是孝庄一手安排的,福临很小的时候,孝庄已经为他选好了对象,就是自己的亲侄女,可顺治一点都不喜欢这个皇后,甚至达到了讨厌的地步,他喜欢的是董鄂妃,虽然董鄂妃很明事理,非常孝顺,暗地里也得到了孝庄的认可,但皇后之位还是轮不到她。因为满蒙联姻是巩固大清地位的基础,所以这是一场政治婚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顺治皇帝的接班人也是孝庄一手包办的,顺治一共有六个儿子,当时年满5岁的有两个,大一点的叫福全,小一点叫玄烨,按照规矩立嫡立长,应该是福全,可是最终继位的是玄烨。而主要原因是福全属于董鄂氏家族,一旦上位就有可能破坏满蒙之间的长久关系,而玄烨出身于汉八旗,地位较低,容易控制。
清朝实行的是八旗制度,权利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人手里,主体上兄弟地位高,所以孝庄也没机会亲自执政,也正因为如此,孝庄也被称为圣母皇太后,开了清朝两百多年历史的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