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没能一统三国,得怪自己心浮气躁,看低对手
曹操赋予我们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有着奸雄之称。虽说这个称谓有着贬义的意思,但是他能够在乱世当中傲视群雄。将自己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可谓是不一般之人。如此让人惊叹的一位英雄,最终却没能将天下整合。想当初他年少之时,为了能够将汉室的祸害去除,只身一人前往刺杀董卓,虽然没能成功。但是他依然凭着自己高强的本领在战场上混迹了几十年,而他绝对是有能力统一整个国家。只是因为这些机会,他全都没有能够把握住,才落得遗憾。接下来,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说明一下其中的缘由。
曹操,这个人非常爱惜自己手下的能臣才将。也正是这个缘由,才导致更多的英才愿意加入到他的军中,为他打拼事业。况且有着郭嘉前期的帮助,用一种极小的损失将盘踞北方多年的袁绍给打败。为曹操他这一生开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篇,而在他打败袁绍的这一段时间。是有机会能够将整个天下纳入囊中的,可是他却没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
在曹操刚将北方纳入到自己囊中之时,依靠着自己手上的精兵强将继续向南征战。而在征战的过程当中,也是以这一种横扫的姿态将荆州拿下。当时的刘备直接给吓得到处逃窜,孙权也是心有余悸。本应该仰仗着拿下这块军事要地之后,养精蓄锐,平复一下国内的执政。恢复完全之后,再向东吴发起猛攻,便能够将此拿下。可是当时曹操并没有这么做,他还写了一封信送给了孙权,我要来打你了请你做好准备。侧面便也就凸显出了曹操认为江东也不过是吹灰不灭之势就能够将其拿下,这也说明了,他这次攻打江东是有着急于求成的心态。
但是他没能考虑的便是像刘备和孙权这样的人物,并不是一下就能够将其消灭的。手下的谋士也劝见过他,但是他并没有采纳。依旧调集了大量的水军将士们,向东吴发起攻势。自认为能够依靠着这股气势,一并将其拿下。但没有考虑到江东他们十分擅长水上战斗,并不是你一时半会就能训练出跟他与其对抗的队伍。孙权也不是一个随便让人拿捏的人物,这种时候肯定会跟你玩命抵抗,怎么会轻易投降于你呢?
另一个原因是什么呢?便是没有考虑到处于弱势的两方,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会想尽办法来抵抗。于是他们采取了联合的形式来对抗曹魏,再加上刘备的势力以及手下顶尖谋士的出谋划策为,这一场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也让曹操在这场战争当中惨败而归,可以说跟他刚接触那会的刘备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此时刘备他是有着骁勇的战将,绝顶的谋士。这样双方一结合,曹操也只能无奈吞下败果。
也正是因为曹操忽略了当时已经与以往不同的刘备,等到两国签订了联盟协议之后,让曹操已经很难再有统一整个三国的机会了。如果想要打破这种关系,基本上是没有缝隙可钻的。唯有自己的势力日益渐强,所有的军事力量加在一起,真的能够一起向这两个国家同时发起猛烈的攻势。如果这两点他都没能办到,他已经等于失去了统一的机会,如果当时他听取了他手下谋士贾诩的意见,能够稳固形势,再去攻打盘踞在东吴的孙权。那么他统一的这个步伐几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方面的问题了。
曹操虽然十分的爱惜自己手下的将才,绝大部分也非常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可是竟然在这一件事情上没有能够听取自己手下的意见,也让他自食其果,导致了在赤壁这场战争的失败。他的这些行为,给我们这些喜爱他这个形象的人物角色实属遗憾。我还是觉得如果他当时的心态不去那么急躁的话,他还是能够取得胜利的。所以说他这个性格也给我们做到了很大的启发。就是我们不管去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要去急躁。应该稳住心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去消化,才能够取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