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爱把重刑犯发配边疆,而不是当场处死,古人:我们不傻
2019-01-21 07:07:48
重刑犯,发配,边疆
我们从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对于古代的一些犯了大错的大臣,往往都是不会直接处死,而是将他们发配到边疆地区,像我们熟悉的吕不韦也是被发配,像长孙无忌也是被发配,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清朝的时候,一些重刑犯都是被发配到宁古塔了。
当然最突出的也许就是《水浒传》了,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犯了错误的好汉,当然这里很多都是被冤枉或者被逼才做出大错误的,比如林冲误闯军事重地最后被发配,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也是受到发配的处罚,这样的好汉是很多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呢?反而要话费大量的力气将他们送往边疆呢?还要多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呢?
其实,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口是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资源了,一个政权如何没有足够的人口的话,这个国家就会陷入到十分危险的地步了,而且边疆地区更加的缺乏人口,尤其是汉人更是缺少了,而且这些人在边疆地区也是可能戴罪立功的,甚至还可能参军,像北宋的狄青不就是这样最后成为一个名将的吗?
另外这个前往边境地区的过程中,这个路途都是遥远的,而且这些边疆地区也都是苦寒之地,甚至是一些荒无人烟的地区了,这样在发配的途中,很多人都是不能承受这歌痛苦,最后就死在了半路上了,就算是到了流放之地,那里的环境也是不太适合人们生存的,要不然也就有很多人前往了,所以这个流放的刑罚要比这个直接杀死难受多了,这也就是很多人在听说被流放之后,选择自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