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过张献忠义子,联手过郑成功,力保明朝最后一帝,尽忠而死!

2019-01-19 00:36:39 尽忠,力保,义子

明末的反王张献忠,是与李自成齐名的人物,同时也极富有争议性。一方面,他是冷血好杀的魔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另一方,他又有一颗爱国心,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选择了忠于民族,北上陕西抗击清军,维护大明朝的正统。

张献忠有四个养子,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真正接过张献忠衣钵、继续抗击清军的,是李定国。

李定国从小以乞讨为生,10岁那年,他被张献忠收养为义子,与孙可望、艾能奇等人不同,李定国以宽厚仁慈著称,攻破城池从不轻易滥杀,遇到百姓乡绅也是设法周全。张献忠战死以后,25 岁的李定国和孙可望等人一同称王,他收集残部,出走四川,进入云南,建立了抗清根据地。

而明朝这边,自从崇祯皇帝自尽以后,在南方的明朝皇室建立了南明,清兵不断南下,穷追不舍,永历皇帝则一路南逃,听到李定国等人诚心辅佐明朝的忠心,永历皇帝非常高兴,当即封李定国为王,并进入了广西。

李定国身高八尺,相貌不凡,而且极具军事才能。为了收复失地,李定国开始北伐,他先收取了湖南大部,又南下广西,大败清军,逼迫投降清军并被封王的孔有德自尽而亡。

收复广西后,李定国又转战湖南,斩杀清军亲王级人物尼堪,收复湖南。短短一年内,接连收复两省,逼迫清军死了两个王,天下震动,南明大有逆袭之势。不过,李定国的神勇,反倒遭到了他的义兄孙可望的嫉妒,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孙可望待价而沽,向南明漫天要价,而李定国则退入广西、云南养精蓄锐。

一年多以后,李定国联合郑成功,二人约定在广东会师,合力南下广东,然后计划延长江北伐,收复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结果,郑成功只派偏师前往,甚至还延误了约期。李定国孤军奋战,迟迟等不来郑成功的援军,还赶上瘟疫流行,结果大败。郑成功这次犹豫,让南明最后的两支抗清力量,失去了联手的机会。

可接下来,又一次背叛接踵而至。李定国的大哥孙可望,最终背叛了南明,归降了清朝,他出卖了许多军事情报,让李定国陷入了被动的境地。不久,吴三桂进入云南,攻取了昆明。李定国护送永历帝退出昆明,且战且退,一路进入了缅甸。1661年,缅甸王迫于清军的压力,将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死,明朝彻底被灭。

李定国听说后,眼看自己一生的努力最终化为了泡影,他悲愤异常,一个月后病死。临时前,他嘱咐自己的儿子:“宁可死于荒野,也不可投降!”可怜一代忠魂,身死他国,而他的儿子李嗣兴也并没有遵守他的遗愿,最后投降了清朝。

清朝入关以后,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败绩,只有在李定国面前,他们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李定国成为清军的噩梦,当他的大哥孙可望降清时,满清当即将孙可望封王,可见他们是多么迫切的想要瓦解李定国的意志。

李定国虽然出身寒微,但却深明大义,有着超乎寻常的觉悟。他虽然痛恨明朝的黑暗腐朽,却又能在国难当头时,勇敢的站在本民族的利益上,与清军战斗,试图力挽狂澜,对民族的赤诚忠心让人感动。

李定国坚持抗清,意志和功绩均不输岳飞、文天祥、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当得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死后,他呕血数升,大哭说:“恢复国事尚可为呼?”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五丈原上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李定国虽是悲剧英雄,但民族危亡之际,唯有这样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