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清朝大将,竟被一个孩子打死了,慈禧太后痛哭流涕

2019-03-13 17:14:01 赫赫的,痛哭流涕,战功

在晚清将领中,僧格林沁可以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曾参与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取得了不俗的战功。

可就是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大将,最后却被一个孩子给不小心干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干掉僧格林沁的少年,名叫张皮绠,1849年出生于安徽涡阳。他的这一事迹,还要从清军围剿捻军说起。

在清廷眼里,僧格林沁确实是个爱国人士,惩奸除恶,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汉族人眼里,他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为了捉拿捻党,对蒙城、亳州一代实行了“三光政策”,让许多村子都成了“鬼蜮”。

由于这家伙太惨无人道了,搞的穷苦百姓生存不下去,所以各地农民起义爆发不断,张皮绠一家也在此列。

1865年,僧格林沁奉命捉拿捻军统帅张宗禹。两军交战时,张宗禹耍了个心眼儿,带着少量士兵装作寡不敌众的样子,一路朝早就准备好的埋伏圈撤退。

眼看马上就要完成任务了,僧格林沁哪还管什么计划不计划的,带着手下七千精兵就朝埋伏圈冲了进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清兵最终还是栽到了捻军手里,而且在战后清查时众人发现,最关键的僧格林沁不见了!

好不容易打了场大胜仗,张宗禹高兴得不行,急着回去庆祝,至于捉拿僧格林沁的事,那也只能看老天爷的意思了,所以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吧。

张宗禹走后,留下张皮绠这一小队负责打扫战场。张皮绠心有不甘,觉得僧格林沁肯定跑不远,不趁着这个机会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于是,顾不上打扫战场,张皮绠一头扎进了战场旁的麦地里,四处搜索。

果然如他所料,身受重伤的僧格林沁正悄悄躲在麦地里,只等着捻军们走后再想办法离开。而僧格林沁做梦也没想到,平时懒散惯了的捻军中,竟然还有一个这么勤快的。

两人一照面,张皮绠就兴奋了,虽然不认识眼前这个人,不过基本常识还是有的,这个衣冠华丽的人肯定来头不小!于是,张皮绠二话不说,上去一刀就把他给结果了,顺手还扒下了他的官服饰品什么的,拿着回去邀功。

僧格林沁的死,让慈禧太后痛哭流涕,这可是她最后一位嫡系战将了。为了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大将,慈禧特意下令用亲王之礼厚葬,还给他修建了庙宇以受后人香火,规格极高。

再说张皮绠,原以为干掉了一员大将能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可四处打听后才知道,父亲和哥哥都已经战死沙场,母亲也在老家病故了,只留下嫂子和小侄子相依为命。

为了保住兄长最后的血脉,张皮绠辞职回老家,带着嫂子和侄子搬到龙山安顿下来,怕被清廷爪牙找到,又改了名叫凌云。

原本这样一直平静地生活下去也不错,可坏就坏在他这张嘴上。山东巡抚丁宝桢不知道怎么就听说了张皮绠的下落,派了3个探子化妆成小贩,在涡阳一带打听他的下落。

这天,天刚黑,还没找到人的探子们进了一家粮坊借宿,巧的是,这家店正是张皮绠开的。

来者是客,张皮绠置办了一桌酒席请3人吃酒,酒过三巡后,话茬子打开了,张皮绠就开始吹嘘他当年干掉僧格林沁的事迹,直吹得探子们想装不知道都不行。

这下好了,清军直接杀到现场,把他给抓了起来,还搜到他留做纪念的一颗朝珠。

面对审讯,醒了酒的张皮绠不愿连累他人,全都供认不讳。等到慈禧一声令下,很快被凌迟处死了。

百姓们为了纪念他,还编了首儿歌:张皮绠,真正强,麦稞地里杀僧王。

这件事告诉我们:好汉不提当年勇,即使你以前再厉害,也一定要管住嘴,不然会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