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支军队苦等援军,此时朝廷已经换了皇帝,归国后新皇帝感动

2019-03-04 19:04:21 皇帝,归国,援军

唐代安史之乱后,便开端一起走下坡路,其时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兵变,让唐代生齿少量散失,国力顿减,唐肃宗继位以后,把西域的守将调回来参与平叛,因此河西走廊一代的唐朝守军没有了,后来吐蕃一步步入侵西域,也就是如今甘肃一带。763年,安石起义完全平息,但西部地区也被占领,由于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西部地区与中原失去了联系。然而,西域仍有许多边防人员,他们一直守卫着唐代的边疆地区,抵抗着维吾尔族的威胁。

当时,中原也多次派兵到西部,希望与西部边境取得联系。然而,每次被吐蕃士兵切断,一些士兵被围困在沙漠中死亡,西部边境的士兵也试图与中原的长安取得联系。但每次派出一支小部队,敌人就把它摧毁。所以一直没有跟朝廷取得联系,朝廷也在等待着这只小部队的呼应,但是始终是没有传递回来的消息,此后我们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了,从唐玄宗后期的执政状况就已经不稳定了,唐玄宗因为年纪大了,就换了新的皇帝。就更加忘了这支部队的事情了。

后来,中原长安地区停止了与西部地区的联系,但西部边境地区的士兵和士兵仍在守卫。只有丘次市没有消失。官兵们一个接一个地等待长安的消息。这事等了半个世纪了。他们没有等待唐代的增援,而是等待吐蕃的进攻,最后以歼灭告终。

这些壮烈殉国的士兵中,有些逃走了,他们经由千辛万苦,绕过西域门路,北上到蒙古,终究展转回到华夏,无非这时候曾经再也不唐代玄宗天子,也不再是唐肃宗,而是唐代宗李豫,当时长安文武百官都觉得,西域的将士已经全部牺牲,但没想到他们一直在等待唐朝援军。当这些人回到长安城时,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当时,长安城已不再是大唐盛世。万邦进朝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唐朝晚年已进入衰落期。然而,面对这些返回的士兵,他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甚至皇帝也感动得哭了起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烈士,像文天祥一样不屈不挠,但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士兵,他们从来没有为了祖国的梦想而放弃对祖国的承诺,正是因为这些士兵。只有中国的灵魂传下来了,虽然历史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他们一直秉持着皇帝给他们的信念,没有打完胜仗就不回来,但是西域的军队太过厉害了,所以延迟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让我们从这里能够看出,军队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信念,在以前的时候,通讯工具是非常不方便的,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人力传递信息,一种是通过生物,比如说鸽子传递信息,这些通常有很大的误差,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这支部队能够脱险归来,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