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流浪孤儿,因聪慧奇貌成为将军养子,平息动乱显政绩

2019-03-03 14:34:25 政绩,动乱,奇貌

李昪是五代十国较有作为的一个君主,当时南方诸国创业之君无出其右者。李昪在位期间,长期推行“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但也引发出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李昪(888~937)家世贫贱,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于战乱。成为孤儿的李昪流浪于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安徽泗县东南)一带。军阀杨行密攻打濠州时俘获李昪,杨行密爱他聪慧有奇貌,打算收为养子,但遭到了自己儿子的反对,只好让部将徐温收养李昪,于是李昪就成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

唐末占据江淮地区的是吴王杨行密。杨行密去世后,徐温相继除掉了杨渥、张颢,逐渐掌握了吴国的军政大权。天祐十五年(918年,杨氏一直沿用唐昭宗的年号),表示不承认后梁。徐温拥立杨隆演为吴王,改元武义。这个独立建国的举动,作用在于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办法,加强自己法号命令的权威。徐温让自己的长子徐知训驻守扬州(今属江苏),自己则坐镇润州(今江苏镇江),隔江控制朝中大权。

徐知诰长大后,待人温厚而有谋略,对徐温又很孝顺,深得养父的器重与喜爱。后来徐知诰担任楼船军使,率水军驻屯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宣州(今属安徽)之役中,徐知诰部下立下大功,因此升任州(今江苏南京)刺史。当时江淮初定,地方长官多为武夫出身,只知搜刮民财来供养军队,只有徐知诰与众不同,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以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

当时徐温以齐国公兼两浙招讨使的身份镇守润州,昇、润、宣、常(今属江苏)、池(今安徽贵池)、黄(今湖北黄冈)6州都为徐温辖地。徐温听说徐知诰治理州甚有政声时便前往察看,见府库充实,城垣修整,就打算将治所迁到州,而让他去做润州刺史。徐知诰当然不愿意,几次要求去宣州,徐温不答应。谋士宋齐丘劝徐知诰说:“在扬州掌权的徐温长子徐知训为人傲慢而又昏聩,对老臣旧将横加侮辱,看此形势,不久的将来必定生变。

你如果去了宣州,因为离那里很远,一旦有事,便无法及时应付。而润州离扬州只有一水之隔,用不了一个晚上就可以安定大事。”徐知诰经此点拨,迅速到润州赴任。不久后,徐知训果然因为恣意欺凌吴王、侮辱百官,而为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闻讯后,抢先进入广陵(即扬州),平息了这次动乱。随后,徐温便让徐知诰代替徐知训治理扬州。

参考文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