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不执行生效判决怎么办?最高法院院长周强这样回答
“地方政府不执行法院的判决,最高人民法院怎样处理?又有什么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10月2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针对最高法的“执行难”报告以及最高检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报告的专题询问会场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
对此,出席会议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回应称,尽管这些案件不多,但是社会关注,影响很大,要加大执行力度,把没有执行到位的案件尽快执行到位。
据悉,这也是最高法和最高检负责人首次就“两高”工作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
▲会议现场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最高法:下一步将利用数据分析查询
“很多被执行人玩失踪、玩消失、隐匿财产,但法院的力量有限,手段也不够强,很难精准找到被执行人,如何更好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解决查人找物的难题?”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在现场发问。
最高法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刘贵祥对此回应,过去法院靠的是“登门临柜”这种传统的查人找物的方式。执行人员跑银行、跑房地产部门、跑工商部门,满世界跑,满天飞,但是查找财产的范围和效率非常低下,当事人也不满意。 因此,从2014年开始,由最高法建立了全国的执行查控系统。刚建立时,仅仅有21家全国性银行。两三年的时间,现在构建了16类几十项的财产查控形式。比如,今年刚刚上线的全国房地产查控系统,对全国范围的房地产都可以查控。目前联网了3900多家,几乎包括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机构全覆盖。此外,法院还跟税务部门、民政部门联网,提供相应的查人找物方面的基础信息。
“编织了一张大网,尽力想做到一网打尽。但在实践中还是面临着一些当事人钻空子的实际情况。 ”刘贵祥介绍,因此,在编织统一查控网的同时,跟进联合信用惩戒,就是把他纳入到失信名单,对他采取多部门的信用惩戒,限制他坐飞机和高铁。现在几年纳入一千万的失信名单,主动履行债务的是322万人,都有具体案例可查,这就是倒逼他履行相应的义务。当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群众是不用城市的现代方式去储存他的财产,所以像传统的蹲守,按照民诉法的规定搜查等手段同时使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那么,下一步会怎么办呢?
刘贵祥介绍,首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这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把各种政务信息共享之后,通过数据分析看到他消费的动向,看到他的资金流向。第二,要加强和公安部门、信息产业部门的合作,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查找被执行人的行踪。第三,在立法上尽量推进提供更多的手段,比如充分发挥律师在财产调查、查人找物方面的作用,让律师参与到整个执行工作中去,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当然,从立法上支持是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建立一定的机制,法院判决后,必须让当事人几天内到法院主动申报财产,或者是履行义务,不去申报财产,不履行义务,本身就构成了违法,法院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对此,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刘钊也表示,2016年,公安部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快速查询信息共享及网络执行查控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为了配合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惩戒,公安部将失信被执行人的出入境证件信息及时向人民法院推送。而对诉讼保全被告和被执行人的车辆,公安机关积极配合人民法院进行处置,公安机关已将当事人的车辆信息纳入车辆管理信息系统,限制办理过户、抵押、转移登记等业务,在办理车辆年检、民警在路面执勤执法过程中,发现涉案车辆的及时通知人民法院,以防止当事人转移财产。而下一步,对法院提出的重点执行案件中的失信被执行车辆,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在现场执勤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及时通知人民法院执行部门处置。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被执行人,将被依法纳入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进行网上追逃。
最高法:下一步执行领域将推区块链技术
“在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之后,将如何统筹考虑大数据时代下的法院执行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刘贵祥对此回应称,“目前在智慧法院的建设框架内建立了执行信息化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一个中心、一个主系统、四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是执行查控系统,第二个是信用惩戒系统,第三个是网络司法拍卖系统,网拍没有佣金,从去年3月份上线到现在拍卖出的产品光节约佣金是153亿元。第四个子系统是执行信息公开系统,这里面有两个库,一个信息网所组成。一个库是“黑名单”库,把所有的失信名单纳入到这个库里供全社会查询。第二个“库”是“终本库”,就是执行不能的案件,我们把它全部纳入到这个库里进行板块管理,供社会来查询监督。第三个是执行流程结点向社会公开、向当事人公开,这是执行公开子系统。”
“从查控系统来说,目前一个短板是没有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推动大数据分析查找被执行人的行踪和线索。在这方面,下一步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的。而在财产变现方面,网拍前需要进行评估,需要对评估进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司法评估平台,10月底要进行试运行。司法评估平台中有若干家大数据公司进来,会采取大数据询价的方式得出拍卖的参考价,这里面没有任何认为操作的余地。这个系统一旦上线,司法评估问题和司法拍卖问题对接起来,整个财产处置环节就完整化了。”
对此,周强补充道,“下一步怎么做?第一,查控什么都能查,但是绝不能乱查,只能查老赖。我们高度重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如果谁违规,查了不是老赖的银行存款,不动产,立即开除。”
“下一步,我们首先在执行领域推进区块链技术。”周强还表示,要推进智慧法院,推进信息化全面升级,叫智慧法院的3.0版。“通过大数据信息共享,只要被执行人消费,通过大数据就能找到他的痕迹。”
▲ 2018年8月16日,北京,顺义法院决战执行难百日攻坚之利剑行动正式开启。法院共出动20名执行法官和法警、6辆警车,对3起案件进行了强制执行。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最高法: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
“败诉者不是老赖,不是骗子,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执行法院的判决,最高人民法院怎么样来处理?又有什么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对此,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是这样回应的。周强表示,这个问题是社会很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党政机关作为被告、作为被申请执行人,无论是案件审理还是执行情况,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中央政法委的领导下,应该说这几年有很大的进步、很大改观。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尽管这些案件不多,但是社会关注,影响很大,要加大执行力度,把没有执行到位的案件尽快执行到位。从全面来讲,还是要依靠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在中央政法委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地方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政府的支持。”
“法院也要加大力度,难啃的硬骨头也得啃,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满意,社会关注的问题才能够及时回应。”
最高检:要做到魔高九尺、道高一丈
司法部:要向有责任公证员追偿
“有人利用虚假诉讼非法侵占他人财产,有人用假离婚、假破产转移债务,还出现过一些仲裁员、公证员参与虚假诉讼,怎么进一步提高监督力度,又如何规范法律中介服务人员的行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于志刚提了一个和虚假诉讼相关的问题。
最高检检察长张军回应,“从检察机关监督办案的情况看,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是虚假诉讼的一个重灾区,但是只要是假的就有蛛丝马迹。最高检的报告中提到通过虚假诉讼套取公积金的案件,不到一年时间里,一个县法院办理100多起以住房公积金为执行标的的调解案件,显然不正常,检察机关收到举报,那就应该去过问。通过办案,我们总结虚假诉讼案件的特点、规律,努力做到魔高九尺、道高一丈。”
张军提到,要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社会中介组织、协会的协作配合。高检院正在加强与银保监会的反欺诈部门沟通,共同对保险理赔领域虚假诉讼易发多发问题做专题调研,要作出规范。而涉及到中介、律师、仲裁、公证等领域的虚假诉讼,最高检也和司法部进行过沟通,加大在这个领域的虚假诉讼的防范惩治。
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对此回应,“对个别律师参与虚假诉讼的行为,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一如既往地采取了坚决的措施。一是加大对律师参与虚假诉讼这类问题投诉的查处力度,无一例外地从严查处,从严追究。司法部行政机关和各级律师协会2017年依法依规处分了417人,吊销了32人的执业证书,这不完全是虚假诉讼,还包括其他方面。司法行政机关将认真地、严格地依法管好律师,尤其是不能参与虚假诉讼。一旦发现,将有一起查处一起,有一起严厉追究一起。此外,要修改律师执业管理和处罚办法,进一步明确对律师参与虚假诉讼的处罚。
对于仲裁员参与虚假诉讼的问题,傅政华介绍,仲裁法的修改现在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修改草案。现在还在抓紧筹备中国仲裁协会,进一步加强对仲裁工作的监督指导,强化仲裁业从业人员的准入和退出管理。还要建立仲裁当事人信守承诺制度,健全对仲裁员委员会、仲裁员以及仲裁当事人信用记录及其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至于如何防范防范公证员参与虚假公证。傅政华说,要加大向有过错的公证员经济追偿的力度,在公证机构赔偿以后,要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及时向责任公证员追偿,还要建立公证行业信用状况的“红名单”和“黑名单”。同时,把提供虚假材料的失信当事人纳入国家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
红星新闻记者丨赵倩 北京报道
编辑丨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