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哭就喊“妈妈”, 不喊“爸爸”? 这3个原因很真实
文|文儿
前两天出去逛街,迎面有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突然,一只很大的狗从他们后面冲到前面。孩子扭头看见了那条和他差不多高的狗,吓得一下子抱住了爸爸的腿,大哭着喊“妈妈”。孩子爸爸很自然地抱起他开始安抚,身边的妈妈也忙着一起安慰。孩子爸爸一边安抚着孩子,一边问孩子妈妈:“这孩子,明明往我身上扑,哭得那么伤心,却只喊你……”也难怪爸爸会吃醋,通常情况下,孩子一哭就会喊妈妈。为什么孩子一哭就喊妈妈,不喊爸爸?这3个原因很真实:
妈妈陪伴得多
妈妈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很长时间和他亲密接触的人。特别是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在肢体上会和孩子有更长久的亲密接触。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一哭,妈妈都会尝试着用母乳着安慰孩子。孩子每次没有安全感、哭泣的时候,也都是妈妈最直接地给他抚慰。时间久了,妈妈的身上的气味、温度还有声音,都是孩子最好的镇定剂。所以,孩子在害怕的时候会特别需要妈妈,对妈妈会特别依赖。这也是上天给每个当妈妈的恩赐,因为有机会获得一个小生命完全的信任和依赖。
妈妈常给安慰
在很多家庭里,爸爸都代表着“严厉”。妈妈是那个常常给安慰的人。而且相比较男性来说,女性更有关注孩子心理方面的天分。可能男性会比较粗糙一些。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男性可能承担着家庭方面更大的经济压力,会把大多是的精力放在大的方面上,可能会忽略小的方面。所以,妈妈在一个家庭中会主动承担起对孩子的安慰。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和妈妈比较亲,比较信任妈妈。那么之后,爸爸可能就更不容易和妈妈抢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当孩子害怕的时候,会祈祷妈妈的出现和帮助,是因为妈妈往往能给他力量和安慰。爸爸就不是他最先选择的人。
妈妈更好相处
妈妈会柔和一些,爸爸会刚毅一些。所以孩子平时会愿意和妈妈多亲近一点。妈妈代表着好相处、包容性强。孩子面对妈妈的时候,可能情绪出来的会自然一点,不管是开心,还是伤心,在表达自己的时候顾虑都会少一些。而爸爸刚毅、冷静可能不会让孩子主动的亲近。如果爸爸在生活当中,不经常陪伴孩子,可能就不会受孩子待见。孩子在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喊出“妈妈”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因为平时对妈妈的好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