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曲解“富养”, 为孩子扛住一切, 日后却要自己抗住世界!
宁波某小学曾经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半数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面对虾却傻眼了,有的拿起来闻一闻,有的拿起来舔一舔,然后忍痛割爱,望“虾”兴叹。老师问及原因:“原来是不!会!剥!虾!”
可能这样的新闻太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不过这么大的教育问题,真就没人说什么吗?还是说既然大家都这样,那我也这样吧!这种观念就这样蔓延开来。
家长们是这样认为的:“这些琐碎的小事,等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的就会了”。
一、神童魏永康之悲剧
至少神童魏永康的母亲是这么认为的。神童成绩有多好,可以概括为:
这样的学习成绩,让人叹为观止,可神童却仅仅因自理能力差,被学校劝退,连研究生学历都未取得。
和很多家长的想法一样,魏永康的母亲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皆是草;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孩子拥有生活自理能力是起码的,若是没有,等同于废材。
二、真正的富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要说家庭富裕,很少有人能堪比李嘉诚,但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享尽荣华富贵,理所应当做“富二代”。
想想这样的现象是不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孩子自理能力差的新闻之所以层出不穷,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对“孩子要富养”的误读。富养是修养气质,绝不是养出一身的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因而,现在的父母教孩子一定要按照小王子、小公主的标准来娇生惯养,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十指不沾阳春水,像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拥有“贵族”气质。满足孩子的公主梦或者王子梦。
对于独立的孩子,他们投向的不是敬畏,不是反思,而是同情。显然,这些父母不知道,其实对孩子的真正富养,是培养孩子的人格独立。
龙应台的 《目送》中有一段话,概括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言行,特别贴切:
温室中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只有让孩子独立面对一切,才能让孩子真正扛住世界。
独立之人格,竞争之根本。
中国式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其实是为孩子的未来埋设了定时炸弹。
父母在儿时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后又怎能渴望他扛住世界。
最复杂的矛盾综合体,没错,就是中国式父母,他们一面地认为孩子脆弱,一面地却又让孩子变得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