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西医概念、血虚是中医概念,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2018-01-05 08:34:44 概念,心衰,血虚

有人问:“心衰是西医的概念,而血虚是中医的概念,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也许两者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比如头晕、乏力、气短等。但仅凭症状相似就认为它们之间有着某些关系,似乎不够严谨吧。

中医是以五行与阴阳为基础,讲究气血津液、脏腑和经脉之学说。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主要是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或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致。疾病又分为实证和虚症,实证以急性病为主,而慢性病多为虚症。

血虚指的是脏腑、经络、形体失养的一种病症。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后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多因饮食不调,劳倦过度,情志不遂,失血过多,久病不愈或素体虚弱所致。

心衰则是心力衰竭的简称,现代医学上也称之为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了晚期阶段的一种表现: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的衰退,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外周的血液也不能顺利的回到心脏,引起水肿、呼吸困难、疲乏无力等症状。

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人,最容易发生心衰问题。糖尿病患者、肥胖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和服用过心脏毒性药物的人也是心衰发生的重点人群。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心衰,患者就需要经常住院,死亡率也比较高。

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如果您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或者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日常活动或者情绪变化,出现了持续的乏力疲倦、气短、心悸、下肢肿胀、咳嗽等症状,可能就是发生心衰的表现。

看来除了中西医之间的差异,心衰是“心”的病,而血虚是“血”的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