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对降压药带来的常见副作用?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的降压治疗。但是,是药三分毒,高血压治疗药物也如此。当前国内药物品类比较多,降压的机理也不一样,对于高血压患者产生的副作用也各不相同。但是总体来说,高血压用药是利大于弊的。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副作用症状及正确的应对方法。
咳嗽现象
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见副作用
主要现象为:剧烈干咳
1
临床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出现咳嗽症状的患者,在减少用药剂量后可逐步耐受治疗,真正需要停药的患者为数很少。实在不行,可换用另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
可以改用作用类似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俗称"沙坦类"降压药),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
3
钙离子拮抗剂(俗称“地平类”降压药),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高血压患者均可使用。与钙拮抗剂合用,能平衡毛细血管内压。
头晕头痛
分类: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常见副作用
主要现象为:头痛头晕、疲乏无力
1
头昏、头痛,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扩张血管引起,也有可能是药物降压后感觉不适。在服药一段时间后,上述不适症状有可能改善,若长时间服药症状仍无改善或不能耐受,则须换其他类降压药。
2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合用,可加强疗效,减慢心率,减少心悸的不良反应。
踝部水肿
分类: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常见副作用
主要现象为:胫前、踝部水肿
1
引起胫前、踝部水肿是钙拮抗剂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临床发现,与利尿剂合用时可以减轻或消除水肿症状。
2
利尿剂虽可减轻水肿,但是并不能盲目的利尿,加上利尿药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因此,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高血压患者需注意
虽然降压药物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副作用的出现,表现在个体上仍然有差异性,可通过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来有效减少或避免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