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孩子的朋友圈屏蔽了吗? | 心理学解读:孩子为什么屏蔽我?

2018-03-07 12:01:02 屏蔽,解读,心理学

之前有一调查消息称,有52%的年轻人朋友圈屏蔽父母。屏蔽本身看似只是个简单的行为,但它却直接反映了当今社会,子女与父母间的沟通已成为一大难题。

你的朋友圈评比父母了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朋友圈屏蔽父母,背后到底隐含了哪些心理?

1.子女追求独立,试图与家庭分离

对于从青春期之后,尤其是成年之后的子女而言,他们经历了上学、出社会等一系列的人生变化,迫切地需要实现“独立”——在这个社会上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稳脚跟。

对“独立”的追求,使得他们迫切想要与家庭、与父母实现精神上的分离,不希望父母再对自己的生活指指点点,多加干涉。而朋友圈又是很多人记录生活的地方,为了避免父母对生活的介入,于是选择屏蔽他们。

2.为了维护关系,而选择“有策略的自我暴露”

子女也通常会为了更好地维护与父母的关系,避免与父母的冲突或引起他们不必要的担心,而选择“有策略的自我暴露”。

子女在与父母的沟通中,这种“有策略的自我暴露”表现为:

a.对“敏感问题”的隐瞒

比如,自己的性取向、特殊的工作内容、情感和性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熬夜)等等。

b.“报喜不报忧”

子女常常会更倾向于和父母分享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在出现经济困难、健康问题的时候有选择性地透露,或者弱化业已存在的困难。

3.对父母缺乏信任

在求学就业的过程中,子女与父母双方在价值观、看待世界的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然而,无论子女还是父母,都倾向于以过去的眼光看待对方。

甚至可以说,子女对父母的观点是充满偏见的。子女可能会在缺乏证据和验证的情况下,对父母的能力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认为自己接受的一些新观点无法被父母接受。即便自己做出的解释,父母也没有能力/不可能理解自己。

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复杂的矛盾来说,“屏蔽”这个动作更像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回避。

但,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作为成年的子女,你应该在和父母的沟通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承担起和父母重新建立链接的责任。试着主动修复你与父母的过去,抛弃偏见,选择信任,逐步向父母介绍一个新的你,帮助父母了解你所处的环境,了解你生活和心理上的变化。

你的朋友圈屏蔽你的父母了么?你是屏蔽是因为这些原因吗?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