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被杀到底是谁的错?
最近重温了电视剧《朱元璋》,电视剧演到后面,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也都死了。而在这些被杀的人当中,有一部分正是开国功臣。
开国功臣被杀,是一个历史问题,当然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杀功臣,最典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刘邦刘老三,另一个正是朱元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杀功臣这件事,个人从几个方面去分析,不足之处请大家探讨。
首先,是被杀之人的问题。稍微留意一下就知道,大部分被杀的人都是将、帅,基本上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人,他们都是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人。这些人在战场厮杀的过程中存活下来了,终于等到好日子了,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好好享受人生了。享受人生需要钱,前从哪里来?朝廷俸禄不够,该怎么办?所以,腐败就滋生了。而开国皇帝一般都是见不得腐败的,他们知道前朝灭亡的教训。所以,这些人就被抓住了被杀的把柄。
其次,是皇帝的帝王手段。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从皇帝的个人利益上讲,天下是我老刘家的,就永远只能是我老刘家的;是我老朱家的,也只能永远是我老朱家的。这个观念确定下来,这些开国将领被杀的理由就很简单了——功高盖主,有谋反的实力!如果不装装孙子,下场一般都很不好,比如韩信,比如蓝玉。当然,也可以效仿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不过又会埋下重文轻武的隐患。具体如何,当看帝王手段了。
韩信(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朝代开国初期,天下基本上都是一个烂摊子。夺取天下,将帅的作用最大;而治理天下,收拾烂摊子,文官的作用就提现出来了。在文官的冲击下,武将在朝中的作用大比战争时期要弱化很多,甚至要听从文官的指挥。由此,不平衡的心理就出现了,你们这些酸腐文人,我在战场冲杀的时候你们还被吓得躲在家里呢!这些人成为了国家经济复苏的障碍,其结果是或被贬,或被杀。
第三点就是太子本人的能力了。太子是将来要成为皇帝的人,他的实力关系着朝代的兴衰长久。如果太子羸弱,那这些开国功臣基本上就悲剧了。朱元璋为何要废掉丞相制度,就是想把权利收回到皇家手里,避免皇位被架空,为太子,孙子铺好路。所以李善长就非死不可了。当然,李善长的死也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
以上就是个人分析的几个方面。当然开国功臣中,也有没被杀的,比如萧何,比如张良。个人最喜欢张良,功成身退,退隐江湖,专心修道养精,不再过问朝堂之事,保得一生安平。
张良(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