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步兵为何总是对骑兵无解?真相让人扎心了!
这段时间,看见网上很多朋友总是在讨论中国古代步兵总是被游牧民族骑兵打败,许多网友指点江山,恨铁不成钢,总觉得中国古代将领太窝囊,竟然想不到破解骑兵的方法,恨不能穿越回去,代为指挥。孰不知,大家是想当然了,中国古代将领智商并不比我们低,甚至比我们大多数人更要聪明,我们能想到的,他们早已想到,只是他们面临的困难,不是我们这些拿着书本就能理解的。
网友们总结破解骑兵的方法,无非以下几条:1、重甲步兵长枪阵加强弓硬弩(龟甲阵)。2、大车阵加强弓硬弩。3、弩床车阵。4、挖壕沟挖坑或拒马阵。5、砍马腿(加钩镰枪)……6、拒城死守,死活不出来(欢迎继续补充)。孰不知,聪明的古人早已想到,不过这些办法只能证明,除非你遇到一个智商相当于猪的游牧民族统领,不然,只要对方智力正常(不需要很高,只要正常就行),就能轻松破解。古代中原将领面临的问题,比我们想像的要艰难的多。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中原将领,皇帝和同僚予以你最大的信任,各种武器和兵源随你挑(估计祖狄、檀道济、岳飞、袁崇焕等人能有这待遇能笑死),好,你上战场了。碰到一个智商只有一般般的秃儿瓢统领(暂且这么称呼吧,笑,似乎古代游牧民族统领都这打扮)。
1、首先,在侦察上。你的步兵斥候跑不远,有限的骑兵斥候只要一出击,就会迅速的被秃儿瓢的大队骑兵干掉。因此你相比秃儿瓢来说,你就是瞎子和聋子,首先他就基本立于不败之地。就等于他开了战场全图金手指模式,难度模式极易。而你却是地图迷雾格式、对手迷雾格式,难度模式专家级。
2、在战略上,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尤其是需要大量弓弩手的军队,决定了你的机动性是不高的,补给是大量的,集结是缓慢的。而秃儿瓢的骑兵来去如风,可聚可散,集结迅速。你是准备把你的部队集结起来准备和秃儿瓢决战呢?还是分散把守各个要点?好,如果你集结起来。秃儿瓢可以迅速集结起小批部队,在你的主城下袭扰。别的部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围歼你的补给点,烧光抢光你的粮草和百姓。如果你分兵,那你就等着他各个击破。这时,你会收到手下将领一个接一个紧急求援的血书,估计能喷血。
3、好。你这时烦不了了。不顾一切的集结起大部队,准备找秃儿瓢拼命(哦,不对,是去决战),你如果采取强弩也好,大车也好,挖壕坑也好,你会发现你的弓箭手、工程兵(就是辎重兵大车兵)所需要的补给是巨大的,补给线是漫长的。对于秃儿瓢来说,到处都是窟窿,他可以利用骑兵机动性的优势,随心所欲的袭击你的补给后勤部队和补给点。但你收到一份又一份被袭击和补给点被焚烧的报告,你会感觉心力交瘁。
4、同理,无论是重甲步兵长枪阵加强弓硬弩(龟甲阵)、大车阵加强弓硬弩、弩床车阵、还是挖壕沟挖坑或拒马阵决战,你都必须在你自己选定的战场上,最少提前几个小时布阵。而这时你会发现,由于你机动性和侦察上的劣势,战场往往都是对方选择的,而不是你选择的。很可能你的部队一头撞见早已蓄谋已久秃儿瓢大部队时,你连撒铁蒺藜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挖壕沟摆车阵布置床弩了。如果更糟糕一点,你只要一个不小心,说不定部队还处于行军模式,根本就无法及时收拢布阵,而被对方一下拦腰斩成几截,部队被骑兵冲击奔溃的速度会让你瞠目结舌,到时能带几个亲兵逃命都算是运气杠杠的了。
5、好。再比如你谨慎小心,秃儿瓢统领粗心大意。你顺利的到达决战地点,布好壕沟,列好武刚车和弩车,弓箭手长枪手重装步兵待命。这时,你会发现秃儿瓢统领的部队忽然分出去一半,骑上马一会儿就不见了(你要问他们干啥子去了,自然是随心所欲的去攻打你没有主力驻守的补给点、大本营去了,反正你主力也不在)。其余的骑兵一路围着壕沟骚扰,喊你出来野外浪战。一只只就像蝗虫一样的去攻打你没有主力驻守的补给点、大本营,到时你是出来呢?还是不出来呢?不出来,我就打掉你所有的补给点,烧光抢光你的粮草和百姓,活活把你耗死。出来呢?那又变成你离开壕沟车阵出来和他野外浪战。打赢了你追不上,打输了你跑不掉。
6、最后,尤其许多网友出的主意,我就是守城,死活不出来,你骑兵还能把我城墙撞个洞不成?
试想。你和张三李四一共3名将领分兵把守要地城池。第一个月,张三发来求援信息,说他被秃儿瓢围城了,请你去支援。你心想:"给你那么多兵员物资都守不住城,还要求援,真是废物一个。我如果出城,岂不是被围点打援,我的步兵弩车在野外和骑兵浪战,岂非正中对手下怀,不去!"结果张三被灭了。见死不救的"潘仁美二世"恶名你是坐定了。
第二个月,李四又发来求援信息,你还是没去,但李四勉力守住城池了,报战功杀敌一万。你和同僚一去验看首级,除了偶尔几个鞑子头颅外,都是汉人百姓首级,你肯定会想:"李四这个杀千刀的,杀良冒功,等战事结束以后一定要参这个奸佞一本。"岂不知,李四正在眼泪汪汪的写辩护状!
结果,第三个月,秃儿瓢来围你了,你据城而守,面对城下黑压压的鞑子骑兵,亚历山大。但你抱定主义不出城,准备用网友们给你出的主意,好好利用心中韬略守城。
第一天,鞑子没有攻城,你守在城上松了口气,并还暗暗高兴:秃儿瓢一定是怕了我了……
第二天,眼前竟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被驱赶的当地城外村民百姓,他们被驱使着扛着简陋的工程器具来攻打你的城池,你一下子明白了李四的战功中为何都是汉人百姓头颅。这时,你打不打,不打,丢城。打了,死伤的都是自己的百姓。输了,皇帝说你无能。赢了,以后你在百姓士子的眼中名声算是臭大街了……张三和李四的结局,你必须选一个。
第三天,如果你的城池旁边再有些石头山之类,恭喜你,你中大奖了,第三天你就会看见"回回炮",这种需要大面积空地才能摆放的巨大怪物,射程和杀伤力可不是你城楼上的那些弩车投石机能比拟的。任你有千般守城妙计,智商平平的秃儿瓢只管开砸就行,一力破十巧……你是出城和骑兵浪战呢?还是不出城浪战呢,看着一个个如下图所示的大石块呼啸着崩向城池,那种坐以待毙的绝望难以言表?怎么办?欢迎大家想办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对付游牧骑兵很困难,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不行,也不是因为骑兵威力过于巨大,而是骑兵可怕的机动性。所以说,古代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骑兵,就像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付坦克最好的办法就是坦克一样。没有中原王朝自己的骑兵给步兵和城池作掩护,一切克敌战术都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