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专访丨《等着我》张春蔚:之前没想过做主持人,做好情感的摆渡人

2018-07-13 20:54:51

在第24届上海电视节上,《等着我》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周播节目。对于一个已经开播4年的节目而言,这是一个见证,也是一次再出发。

今年5月20日,全新一季《等着我》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除了节目故事讲得更为细节和逻辑,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资深媒体人张春蔚接棒了资深主 持人倪萍成为爱心倾听人,看起来是台上身份的转变,却成为节目最显著的变化。

▲ 《等着我》宣传海报。 节目组供图

7月1日—4日,《等着我》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录制。6月26日上午,张春蔚便已来到了位于北京大兴的录制现场,盯节目的前期采访。

张春蔚用“中年学艺”来形容这段时间的经历,从未有过电视主持经验的她说七月的这次录制才应该算是自己的正式录制,之前三月、四月的两次录制(5月20日后才开始播出)因为没有看到过电视节目播出效果“不能真正理解现场主持的真谛,有时会像采访而不是全方位的主持。节目一播出就意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节目组也替我承担了很多的压力。”

心理学、戏剧学、逻辑学——甚至把过去四年的《等着我》又看了一遍,还得自己给自己补课,张春蔚说:“你前面有倪萍大姐这样一座行业高峰,自己只能多下笨功夫”。

▲张春蔚(右)在《等着我》节目录制现场。 节目组供图

事实上,张春蔚拥有超过20年的媒体从业经历,她曾在《成都商报》、《证券时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报社就职,既做过资深财经记者和评论员,也做过专业媒体的版面主编和杂志社总编辑,当然她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特约评论员。2014年《等着我》开播,张春蔚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睿智、犀利的评论,成为该节目的常驻点评嘉宾。

《等着我》制片人杨新刚告诉红星新闻,换了主持人,这个节目想继续往前,应该是换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如果我们再找一个专业主持,其实很难超越倪老师,这个时候我们有了出奇兵的想法。”

听到节目组决定让自己接班时,春蔚坦言,自己“得考虑考虑”。“我在问自己接不接得住,因为你前面有倪萍大姐这样一座高峰,她的经历基本就是一本主持界的教科书。而且一上来就是黄金档,这样一个国家级的平台,自己又是一个素人,能不能承载住《等着我》的一线收视率,这个节目绝不像外界看到的那样,这个活不好做。”

第一次听说接班惊着了

之前从未想过做主持人

红星新闻: 您是如何与《等着我》结缘的?

张春蔚: 我很早就在中国之声做评论员,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年了。当时节目组在找点评嘉宾,中国之声的领导向节目组推荐了我,恰好节目组的领导也听过我在中国之声的评论,就让我来试试,没想到从2014年《等着我》开播,就一直合作到了现在。

红星新闻: 您第一次听到说自己要接这个班是怎样的?

张春蔚: 当时是节目制片人约我,这其实是杨新刚四年多来第一次单独约我,想着肯定有事谈,但没想到谈这件事。一说节目要换主持人,我当时是惊着了,连问是否还有其他的人选,因为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做主持人,我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梦想或者理想,但是做主持人是我从来没想过。

红星新闻: 您当时就接受了吗?

张春蔚: 我说要想一想,这肯定是件大事,也是一个太过严峻的挑战。一直以来,我都想的是好好的做我的经济学者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尝试新媒体和媒体融合,顺便做做新闻评论什么的;只有做主持人这事,是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的事。

红星新闻: 您后来是怎么答应的?

张春蔚: 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当时说过一句话,他说你其实是换一个赛道。

《等着我》首先是一个公益节目,这需要有爱心;过去4年的录制,我从未请过假,放弃过很多有利益的事。其次,这个节目需要慈悲心、同理心,需要兼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主持人不能端着,要亲和力,要懂倾听要传递理解……最主要的是《等着我》是用国家力量在寻人,这么多有意义的真实故事放在这,他们如此真诚你又怎能辜负,有哪一个平台,可以让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到这么多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我觉得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会觉得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相当于对你几十年积累的人情练达是一个总的探底。

▲张春蔚在《等着我》前期采访录制现场外静静观察讲述者状态。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 您这段时间感受到的压力大吗?

张春蔚: 我觉得节目组的压力比我大。因为我几乎是一个主持零技巧的一个人。节目组用了一个新人,这本身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还要陪着我一起成长。此外,黄金档播出,节目组还要考虑在整个电视行业的影响,比如说收视率问题。

题材越来越广泛

需要更强“腾挪跳跃”的能力

红星新闻: 从《等着我》的台下点评嘉宾变成了台上的爱心倾听人,您认为当中有什么变化与挑战?

张春蔚: 我觉得还是一个嘉宾主持的角色,只不过是从台下变成了台上。台下更多强调的是个人观点,如何让观众可以吹糠见米;台上更多强调的是倾听,把绝对主角让给每个寻亲人;我的观点和立场更多已经前置,在幕后已经完成了一轮点评。大家看得到的是节目,看不到的部分,都已经融入到节目中了。节目组知道我哪些是不可替代的部分。

但这个挑战其实还是挺大的,做了20多年的记者在采访时会更强调逻辑性,会强调前因后果和故事的起承转合,也会比较冷静面部就比较平。但是你在台上的另外一个意义上也在做着主持和串场,其实是要协调整个现场的工作,就需要把理性的情感变成感性。

做记者你可能关心的是一个绝对真实,但是在镜头前需要在真实基础上,产生美感和深度。比如说你要去帮一个人,在文字表达当中,你会希望看到他的风霜,表现出更尖锐一些的东西;但是镜头里面,你却不能够把人家最难堪的一面拿出来。

▲张春蔚作为《等着我》点评嘉宾在现场点评。 节目组供图

所以你要学会去照顾和体谅,因为对于普通人而言,一生可能就一次绝对主角,就这一次在国家平台上倾诉自己的一生,而且往往伴随着艰难和苦痛,你要关照他,激发他,体谅他,完善他,帮他——但最终是他自己完成的讲述,这才是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呈现。

再比如有一些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需要改变,做记者在采访中会习惯性的客气,但在节目中这会不妥帖;这个节目要平易近人,不穿有垫肩的衣服不穿西装,不能穿喜庆的衣服,甚至因为容易感动没有人画眼线。

这个节目没有台本,所以主持人没有手卡,完全靠现场的随机应变;也没有耳返(指主持时戴的耳机),整个现场几百号人、各个工种就是你一个人在完成所有的调度和进度;你肯定想不到我那个位置有16个机位对着……

红星新闻: 《等着我》之前由倪萍老师主持了四年,三季黄金档,您担心会被网友比较吗?您认为自己与倪萍老师各有什么优劣势呢?

张春蔚: 我觉得大姐的那种真情实感,她主持的亲和度,语言的天分这些都难以超越,她会代表着一种特别的关怀,她是很多人的“梦中情人”,会让好多人觉得这是春晚级的仪式感。但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和普通人的交流,我更多是一个拉家常似的爱心倾听者。

大姐的主持是经典,她是国家面孔,十多年春晚的主持人,她的亲民形象和人格化魅力深入人心,很多主持界的大咖都难以企及,大姐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从颜值、身材、年龄来看,我都不是主持人的标准,节目组当时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大,有很多很优秀的演员、主持人都在备选名单中,我的优势可能就是和节目组磨合的时间久、知道节目的重点,自己的阅历够丰富还算是个活明白的人,再加上现场应变能力快些,此外到我这个年龄还能在新闻第一线参与直播的职业新闻人已经不多了。

另外,《等着我》的题材越来越广泛。以前大家可能觉得《等着我》就是寻找被拐妇女、儿童的,但后来像老兵、师生、支教,题材越来越广泛。每次的录制都是连轴转,一次录制是四五天时间20多个寻亲故事;可能下午三个故事,前个故事还在采访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后一个就是核潜艇之父了,下一个可能就是一个不认路不识字丢了孩子的老母亲;晚上三个故事就是研究生支教、盲人唢呐哥寻亲、坦赞铁路的黑人大哥。没有缓冲地带,换句话而言,即使是专业的记者,都会发现需要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很大,需要很强的现场转换、“腾挪跳跃”的能力。如果你没有几十年的积累,你接不住各行各业的转换,也接不住每一份热辣的寻亲。

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

用更好的心态面对人生

红星新闻: 新一季《等着我》开播以来收视率非常高,您觉得这个节目有怎样的魅力能够长盛不衰?

张春蔚: 我觉得这个节目的灵魂就是真情实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节目中老年的观众比较多,他们那几十年的积淀一眼就能看清楚节目是真的,人是真的,感情是真的,你要是演戏就会被戳穿。因为有真情实感,很多人会在别人的故事中掉自己的眼泪,会觉得看节目中的讲述就看到了一部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老百姓看戏喜欢看苦戏,《等着我》也是一个和纸巾相伴的节目,但这个节目是向上的,是让人在感同身受的时候理解人生。这个人的生活怎么这么苦,这么不容易,和他的不幸相比,自己的人生又算什么?在看别人的同时也是在看自己,你看别人的不容易,其实也在找自己还算好的一些地方。

我身边确实好多人都会说,看了这个节目以后,会去主动跟父母、亲人弥合一些东西,然后会以更好的心态,更耐心地去面对家庭的辛酸和不如意。

▲张春蔚安慰没有找到亲人的寻亲人。节目组供图

红星新闻: 为何寻亲人题材的节目有这么大的魅力?

张春蔚: 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寻找,有些是虚的,有些是实的。每份寻找都是人生的不足,而且寻找的过程是一个等着等着就不能放弃的过程,因为不等了就是对自己坚持的背叛。最初我们可能会从被拐的妇女、孩子这一个角度出发,但慢慢地你会发现人类当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师生、友谊、同生死;你会发现我们有越来越多元的寻找。 所以我觉得《等着我》的核心其实是一个终极的寻找模式,不仅是寻亲人的情感春秋,也是寻亲人的灵魂博物馆。

录制没办法“NG”

保护讲述人的“小火苗”

红星新闻: 您觉得做这个节目最难的地方在哪?

张春蔚: 这个节目最可怕的是现场只有这一次机会,很多情感是没有办法“NG”重来的。现场的录制状态其实就等同于现场直播,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素人,他的“小火苗”只有这么大,你如果给他排练两遍以后,他就没感情了。

所以这些寻亲人来录节目,你只有一次机会。而且这个节目主持人是没有耳返的,现场主持人得不到任何提示。有时候,节目播出的时候主持人会挨骂,你为什么说可能找不到最后不是找到了吗?感觉很容易找到,结果现场出来没找到——换句话说,完全靠现场发挥,发挥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因为很多故事我也不知道结果。

红星新闻: 从新一季《等着我》5月20日开播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您有什么变化和收获?

张春蔚: 我会从一个特别尖,特别锐的那种状态往回收,我必须要让自己钝化一些、圆润一些。以前的节目,你可能会很尖锐地把东西撕开,然后捎带手抚慰一下,当你换了一个身份坐在那儿倾听的时候,你关心的是怎么让讲述人的价值获得完整的体现,他们承受的委屈,他们承受的失去,他们承受的成长,你要强调的实际上就是人性中的那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你的那种视角,不再是说我看你,而是我体谅你,并且把这种体谅让更多人来感受。这时候的慈和悲,往往是越少挣扎越少伤害,但是他们就是要挣扎在他伤和自伤中;别人看到的是悲,你要看到的是慈,要让大家体会到这是爱。会有含着眼泪的微笑,向上的力量。

红星新闻: 您对《等着我》未来有何期待?

张春蔚: 寻人的核心其实是数据库,一个是寻人的数据库,一个是血缘比对的数据库,还有就是国家力量的资源调度。包括人脸比对、基因筛查、甚至连一些无主尸体的基因数据都在比对中,不会说话的数据正在还原更多的真相。

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情感的摆渡人,后面还会有更多摆渡人加入。这是一个爱心节目,没有人会去放大自己,我们都只是帮助别人的人。虽然所有的成长都得脱层皮,但是有的爱不应该被辜负。

以前跟节目组会聊,我说现在被拐的事情越来越少,这个节目它的功能性会越来越弱,但是现在节目的社会性越来越强,更多的组织和专业团队的加入,它其实具备着某种人类灵魂博物馆的记录价值。

让爱回家,让亲情不孤单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目标。

红星新闻记者丨 张炎良 北京报道

编辑丨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