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角色扮演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状况的方式了
当孩子与父母一样踏入了两点一线的幼儿园生活之后,家庭变得整洁有序了,生活变得规律了,以前全职的妈妈或者爸爸也在孩子上学后选择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了,本就没有全职陪伴的父母也少了几分心累,不用过整天既担心小孩儿也担心老人的生活了。
但问题来了,孩子上幼儿园后,家人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变短了,接触变少了,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开始在幼儿园习得,孩子之前的很多习惯或者毛病也会带到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过得好不好?偶尔家长会见过的老师与实际的样子一样嘛?会不会当大人一套,待孩子一套呢?这些疑问通过询问孩子或者与老师沟通很难了解到事实,即使你每天盯着学校的监控视频,也不一定能看到真实的情况。难道就没有办法了解嘛,任凭这个黑洞肆意生长嘛?小爸爸通过多次实践,终于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让你身临其境,体验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还能感受不同角色的真实态度,从而发现问题,这个方法就是角色扮演。
这个办法不一定适合了解所有问题,但一定能让你得到真实感受,而且我确信是适合每个家庭和孩子的。角色扮演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游戏之一,几乎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玩儿过,大人更不陌生,因此扮演真实幼儿园的一天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只是要让这件事儿变得更有价值,从中发现问题。
扮演之前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勾起孩子角色扮演的欲望?
有些孩子喜欢在幼儿园的生活,所以很愿意表达在幼儿园发生的一切,这样的父母是不担心的。反倒是有些不太喜欢幼儿园的孩子,不在幼儿园的时间他不希望提起幼儿园的事情,引导这些孩子参与扮演才是最重要的。引导孩子做事情,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奖励或者好奇心驱使,大人可以先开头,在家里找一些娃娃做幼儿园的学生,告诉孩子这些学生到了午餐时间、点心时间可以吃东西,你要一起参与嘛。或者请孩子当幼儿园的老师,准备一些玩偶当学生,不论孩子在幼儿园是喜欢老师还是害怕老师,让他当老师都会引起他的好奇心,出于好奇心驱使,他可能会愿意尝试。
角色扮演的目的
在角色扮演之前或者刚开始酝酿的时候,就要带着目的进行下去,否则真成了跟孩子一起过家家。与孩子角色扮演的目的之一是陪伴,但更重要的目的是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然后把游戏中的表现映射到真实的情况,从而发现真实的问题,引起思考,产生共鸣,提升认知。
角色扮演的过程
既然是幼儿园的一天,就要扮演完整的一天,不要怕麻烦,每一个环节都不要漏掉,比如喝水,即使事情很小,但也非常重要。
我跟开心扮演的过程是这样的:
角色分配:开心扮演A老师,我扮演B老师,用家里的十几个玩偶扮演学生。
送孩子上学
早上8点左右,家长陆陆续续送孩子到学校,每个学生到达学校之后,进校门口时首先要排队检查身体状况,主要看体温是否正常和咽喉红不红,一切正常会给一张健康卡,老师会往手心里喷点儿洗手液,让手上细菌留在校外。
这个过程中,开心会模仿老师的态度,让同学们一个一个排队,无疑体检老师的态度很好,同学们也秩序井然。
吃早餐
在学校吃早餐的同学,大多会早到一点儿,到了教室第一件事儿是在教室门上签到,第二件事儿是把健康卡查到自己号牌对照的小卡兜里,以便老师能跟踪班级同学的情况。接下来就是吃早餐,因为早上到校的时间不一致,所以早餐没有取餐高峰,到了就可以到餐吧取餐。
这个过程中,开心扮演了学生,如何铺餐垫,如何一样一样取餐,吃完饭后如何清理食物垃圾和餐垫。还扮演了老师把教室的餐具和食物归还到食堂。
特殊情况:迟到
我们扮演了学生迟到的情况,老师不会特别对待迟到的学生,而是让他们赶紧回到座位上,尽快开始工作。
工作&上课
每天的工作内容不同,有些是集体协作的工作,有些是独立完成的工作。
开心扮演了老师,负责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工作。还扮演了学生,每个学生都坐在固定座位上,上课期间可以随时走动去取所需的材料,但是要轻声慢步。
加餐时间
10点半左右就是加餐时间,每个人会领取一些水果作为加餐。
开心扮演老师在餐吧给大家发放水果。
户外活动
开心扮演老师让大家排在白线上,前后排好,让我这个B老师领队,把大家带到操场进行户外活动。开心老师组织的活动是丢手绢,他模仿老师站在旁边,让学生们自己玩耍。
洗手
户外活动结束,开心扮演学生回到教室先排队到卫生间洗手,然后在自己的衣帽柜把手擦干。
喝水
洗完手后,每个小朋友都需要喝一杯水。
午餐
喝完水后,每个小朋友到餐吧取了餐垫铺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排队取餐,开心模仿学生从左到右一个菜一个菜的取,最后一个是汤,吃完饭后,还要把食物残渣到进垃圾桶,然后把餐盘还回去。
餐后阅读
午餐后,开心模仿学生让小玩偶都坐在教室外走廊上的小垫子上开始阅读。
活动
阅读结束后,老师组织出去遛弯。
午睡
遛弯回来之后,同学们先去洗手,擦手,然后开始抬床,开心扮演老师跟其他的玩偶同学一起抬床,然后每个学生都会脱掉衣服,然后上床睡觉。
加餐
睡觉起来就是加餐时间,学校会准备牛奶或者粥等。
工作/上课
紧接着就是最后一堂课,开心老师说这节课是奥尔夫音乐课,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音乐课。
晚餐
课程结束之后还是按照午餐的流程进行晚餐。
放学等待
晚餐结束之后,每个同学排队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等待放学。
接回家
轮到开心班级放学了,开心让B老师带队走到了学校的接送处,然后家长把各自的孩子接走了。
整个过程不仅要用心陪孩子玩儿,还得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尤其是在不同环节切换时,还有不同角色切换时,比如他当老师时会不会变得严厉,而当学生时是否是高兴的状态。还有这个过程中可以插入之前对学校、老师和孩子的疑问,比如老师会不会凶孩子,你可以举例说我迟到了老师,看看孩子扮演的老师是什么反应,孩子会毫无掩饰地把事实呈现在你面前,而且毫无芥蒂。
角色扮演后的反思
角色扮演的游戏结束了,就代表着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结束了,也许是开开心心结束了一天,不舍得离开学校回家,也许是带着沉重的心情终于等到了家长来接。
通过与孩子角色扮演可以更了解孩子
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表现就是他真实在学校的表现,比如是否有礼貌,是否表现得得体,是否正确得处理关系,是否有好好的喝水,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是个乖乖学生还是个有点儿叛逆。
通过与孩子角色扮演可以更了解学校
孩子上了学校,家长不是甩手掌柜,也不是把孩子推入了火海,再也无法回头,学校的表现是否与承诺的一致,学校的文化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等,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发现,好则坚持,差则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与孩子角色扮演可以更了解老师
老师就是孩子在学校父母,但老师是一个十几胞胎甚至二十几胞胎的妈妈,她会像对待一个孩子那样对待所有的孩子嘛,对待乖乖女和淘气鬼是什么样的表现,平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学生们都怕他还是爱他,都可以通过这个游戏了解到,也能知道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如何,从而让孩子能更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不能每一秒都陪伴孩子成长,但至少可以做到用心灵去陪伴,去发现潜在的问题。不要以时间、硬件、条件的限制而‘逃避’责任,要站在第一个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