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上幼儿园? 也许我们一开始就说错了话

2018-01-03 04:05:04 不爱上,说错,也许

平安是个三周岁的小男生,终于要上幼儿园了,因为他平时在家就是个闲不住的“小捣蛋”,妈妈对他能否习惯在幼儿园待着很担心。既怕他不愿意脱离自己,也怕他调皮捣蛋被老师教训。可当妈妈带着平安来幼儿园体验时候发生的一两件事情,让平安爱上了幼儿园,也让妈妈彻底的放心了。

那天,平安在幼儿园看到了一辆缺少了一个轮子的玩具车,很严肃的问:“这是谁弄坏的小汽车”。妈妈听到后,马上回答道:“你今天刚到这边,你还没认识一个小朋友呢,你为什么要知道是谁弄坏的呢?”

而老师却在一旁笑眯眯的回答:“我们这边的玩具都是给小朋友玩的,时间长了,就玩坏了,难免的,谁弄坏了没关系。”其实,小平安不是真的想要知道是谁弄坏了这个玩具,他是想知道,弄坏这个玩具后,小朋友会得到什么结果。妈妈没明白的小心思,很容易的就被老师GET到了。

这时候,平安又看到了走廊上贴满了小朋友的画,然后他指着一幅画大声说:“这是谁画的啊,好难看啊,跟我画的差不多难看。”妈妈听到了,马上窘迫的呵斥平安:“这些画很好看啊,你怎么可以这样说,你这样是不礼貌的。”而一旁的老师却对平安说:“画的好不好,没关系的,你可以画很难看的画,只要你喜欢,用心画了,怎么画都是可以的。”小平安再一次的笑起来,因为老师又一次get到了他的小心思:“在这幼儿园里,即使画画难看,也不会被老师批评的。”

有了这两件事,小平安已经达到了他的小目的,他知道了在这个幼儿园里,老师都是很和气的,其实画画不好,不小心弄坏了玩具,老师也不会随便批评的,待在这边很安全。所以小平安马上就喜欢上了这边的幼儿园,自己跑去跟其他小伙伴玩了。

其实,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对话,类似的孩子行为。

孩子的话,孩子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我们要善于去理解孩子的“密码”,对孩子进行察言观色。

比如,我们在做事或者交谈的时候,平时乖巧的孩子老是跑过来,一会说这道题不会,一会说玩具找不到了,其实孩子此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我们的注意。如果这时候,我们呵斥他的话,换来的可能是更加激烈的哭闹,或者委屈离开;但如果我们对他说:“你可以跟我一起坐在这边吃东西,但是只能呆五分钟。”这样他立马就安静下来了,因为他成功获得了你的注意。

生活中孩子还有哪些行为目的你没有get到的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