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大吼大叫都不管用了, 你还可以试试这招!

2018-01-03 04:48:35 大吼大叫,这招,不管

文 | 白桦

父母课堂原创

儿子昊宇是个火暴脾气,而且他的杀手锏就是号啕大哭,这一招从小婴儿开始就屡试不爽,想要什么东西哭闹之后总会得到满足,这让昊宇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哭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我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吼”,每天我的“吼”声和他的“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我们家里不和谐的“音符”。

昨天晚上,他吃饭时把米饭放在手里团成一个球球后再塞到嘴里,我当时就发作了。“住手!饭是用来玩的吗?你不想吃饭就别吃了!”昊宇“哇”地哭了起来,还把饭碗推在地上。我看他这样更是怒火冲天,这时奶奶不愿意了,把筷子一摔:“吃个饭都不让人消停!”

我顿时很委屈,晚上跟闺蜜美美诉苦。“你可以试一下‘低声教育’呀!对你和你儿子比较适合!”美美是实验小学的教师,她近期刚好听了关于“低声教育”的讲座。

这方式真的会改变我们的状态吗?

何为“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是与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长或幼师常常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说服教育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这时候就要考虑改用低声教育的方式了。

多家长都有被孩子惹毛的时候:在家里上蹿下跳,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去超市偏要买玩具,不依着就撒泼打滚;邻居上门告状,说你家孩子又动手打了她的孩子……好多家长都会被激怒,大声呵斥,甚至动手就打。然而次数多了却发现,这样的“大喊教育”效果并不好。孩子要么越来越皮,要么越来越没自信,要么干脆成了“两面派”,当着家长的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其实,在教育方式上,不妨尝试低声教育,给孩子留些自信和反思的机会。

“低声教育”的科学依据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

1、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3、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拒绝语言暴力,教育请低声说话

有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请对方处理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声调说话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来说孩子更容易接受。专家指出,这是因为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同时也可以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从而更有利于沟通。

1、降低声调,让孩子更集中注意力听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气,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气的。谨记!最好的教育是低声说话

大声骂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有调皮好动的熊孩子,想要让家长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那确实很难。没关系,该批评就批评,不必隐忍。只要在说话前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低声调可以调节情绪、赶走愤怒。作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遇事暴躁、不冷静、喜欢开口就大声责骂的父母,其孩子日后性格暴躁的几率也会更大。

此外,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运用适当的措词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思。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生硬,但是,孩子能够明白,虽然爸爸妈妈是在批评我,但他/她还是爱我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对家长提出的批评意见也更乐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