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
国内有一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曾忧心忡忡地说,青少年在父母如此“周到”的
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自理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青
少年都将父母的呵护当作“拐杖”,可是却没有想过,一旦离开了 “拐杖”,自己就寸
步难行。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因此必须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那
么,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
1. 要养成独立生活的意识
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
独立。通过对6个月的男女婴的对比实验,可以发现,面对困难的时候,男婴已经幵始
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借助哭泣等手段。因此,孩子不够独
立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我们总是娇惯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他不
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父母怕麻烦,有些父母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
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很多的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孩子做,从而剥夺了他们
生活自理的机会。这是当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自理能力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自理能力培养的心态,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因此,强
化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 让他养成动手的习惯
在训练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
练他学做家务。如让他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同时,可以对孩子提
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碟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
这一点
3. 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有时候,孩子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
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不要指责他,更不能惩罚他。对于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
他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生活
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
平和自理生活能力。
如果孩子总是做得不好,也切不可性急。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
在此基础上找出不足之处,从而为下一次避免失误找到方法。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
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