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改变教养态度, 避免兄弟姐妹吵架的5方法
张太太有三个小孩,有一天,大家一起在看电视,老大玲玲与老三佩佩都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电视,唯独老二阿宝跑到电视前面,或趴或坐的,总在近距离盯着电视,张太太看到此景,忍不住就说:「阿宝!太近了,眼睛会坏掉!当姐姐的为什么都不提醒弟弟退后一点呢?」一气之下,就把电视关了。
可想而知,玲玲和佩佩开始攻击阿宝……--。
张太太对于这类生活中的事情感到非常懊恼,心里想:「只是要小孩互相关照,为什么不能相亲相爱,而要这样吵来吵去呢?」。
您曾有过像张太太这样子的心情吗?
事实上,兄弟姐妹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是不需要外界施压,本质上就会相互关照的。但是,有一些相反于吸力的天生推力会影响兄弟姐妹的关系。比如说:当牵涉权利或权益时,人会被激起本能自我保护的需要,而进入权利斗争,一旦这种感情被挑起,就会像许多朝代的宫廷故事一样,手足之间为了争夺王位或争宠,而产生许多互相攻击的例子了。
另外,出生的排行顺序,也会带来天生的不安全感。通常老大的心情是:害怕有了弟弟妹妹,而不能独占父母全部的爱和时间;非老大的心情是:我从来没有过一个人独占父母的时间和爱,我更要努力抢,才会有。因此,每一个出生排行都有它独特的心情与不安,所以本能的就会彼此竞争。
了解以上的天性之后,再来思考父母对孩子间关系的影响,不知您是否会多一些观点呢?
家庭的动力中,父母是权利的核心,是孩子的天与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在父母的心中是最重要的,能够享有许多的爱与关照,所以父母的许多话及行为,都会被孩子诠释。
就像前面的例子一样,虽然张太太可能只是担心儿子的眼睛会受伤,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急忙之时,就希望两个女儿也能够分担她的责任,一起来照顾弟弟。可是,女儿们也在自己的需求中打转,也得拼命「保护」自己,无法满足妈妈非理性的期待─照顾弟弟。
然而,从两个女儿的角度看来,是因为弟弟的关系,而造成权益上的损失(无法看电视),因此,觉得妈妈比较疼爱阿宝(为了担心阿宝的眼睛,而可以牺牲女儿们看电视的权利),而使得孩子产生了嫉妒,于是张太太的行为,虽然无意却无形中成为孩子彼此关系的破坏者喔!
要守护孩子间的情谊,建议父母试试:
1.教育角色自己承担:
不管小孩排行、年纪多大,相对于父母而言就是小孩,心底中还是渴望被关心。所以有关教育事项,还是由父母出发较适当。如:张太太可以和孩子约定:看电视有安全距离,若要看电视,请遵守。并事先讨论超过界限时,怎么办?爸爸、妈妈不在时可以如何互相提醒?
2.就事论事:
避免连坐法,造成彼此关系纠葛与嫌隙,就事论事谁超界谁承担结果。如:弟弟无法遵守弟弟失去看电视权利,与姐妹们无关。如此,姐妹权益被维护,该学习的一方也有机会自己负责任的学习。
3. 不支持打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