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愤怒的情绪”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刃”
午餐时分,飞飞在餐桌旁欢快地跳着,一不小心跌倒在地。旁边的老师眼疾手快把他拉起来,他尖叫着坐回地上,点名要妈妈把他拉起来。看着心意如此坚决的孩子,妈妈不予理睬,没想到孩子越演越烈,不停提高尖叫声。为了防止孩子坐回湿地,我拿把椅子坐在那里,找不到“老地方”的孩子越发生气了。妈妈拿出扫把作势吓唬孩子,他根本不理这一套,这下妈妈的怒火燃烧的更旺盛了。
孩子抱着爸爸的大腿继续尖叫,威胁妈妈屈服自己的意愿,就在巅峰时刻孩子大叫“我要尿尿了!”他特意呼唤爸爸,按照他的思维方式,指定的人选就不能更改,我怕他尿裤子了挨打,故而快速帮忙拉下裤子。他居然责怪我不该多事,还把裤子拉回去。哭闹不休的孩子迫使爸爸带着他去尿尿,在路上爸爸生气地给予“一耳光”以示惩罚,谁能料到孩子奔跑的速度过快,当场就被撞得鲜血直流,这下成功地让大家乱成一锅粥。
每一个孩子都有执拗的时期,只是飞飞的表现尤为突出。相信每一位妈妈都被孩子气得吐血过,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巴不得掐死孩子。在情绪高涨的时刻我们都曾拿起戒尺狠狠“敲打孩子”,目的是希望他能够记住这个教训。当怒火燃烧过后看到孩子身上青青紫紫的痕迹,又有多少人悔不当初,自己的心头肉居然被伤成这个模样,抱着孩子哭泣的又有多少。如果只是一些皮外伤,尚且容易恢复,若是失手酿成大错呢?你的悔恨又能改变什么?
我也曾是“虎妈”,崇赏对孩子执行严厉教育。我的儿子受过不少荼毒,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是用筷子打一下手板,一不小心就起了一个“血泡”。还有我用棍子抽打孩子的身体,看到幼小的孩子身上肿起的红痕,我终于知道自己是多么“恶毒”。每一位父母口口声声说最爱孩子,可是让他伤得最深的刽子手正是最爱的父母,认识到这一点我深深反省自己,也和孩子约定“不再生气”。
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愤怒爆发的时候,孩子同样不能逃脱这个怪圈。有一次老公问我:你每次打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生气地回答:当然是教育孩子守规矩。问:达到目的了吗?为什么每次感觉母子二人都是伤痕累累呢?
我们自认为每一次“毒打”就是教育孩子,其实当你愤怒的时候,教育就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你在发泄负面情绪,你把孩子的不配合和丢脸结合到一起,甚至幻想如此演变下去,孩子的未来堪忧,于是孩子越执拗你就越暴怒,就这样开启相爱相杀的模式。
真正教育孩子一定要保持平和的情绪,不管孩子如何哭闹,你能控制情绪就理会,不能控制情绪就选择配合孩子,若想教育一定保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被你成功引导,如若不然一切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闹剧循环上演。欢迎大家分享各自实战育儿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