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姑娘江歌交友不善殒命, 反思如何教导孩子学会拒绝, 远离小人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青岛姑娘江歌留学日本期间,因为交友不善,热心收留老乡刘某居住自己家中,而刘某因与其男友闹翻,被男友持刀追踪到江歌住所,三人一同抵达时,结果刘某抢先一步进屋,并反锁房门,任其男友对无辜女孩江歌迁怒行凶,江歌哀求其开门求救无效,身中十刀身亡。
随之而来的,江歌母亲肝肠寸断,奔赴日本,希望找出真凶为女儿讨回公道,而刘某却再三避而不见,并对江歌母亲说出很多恩将仇报的话……
案例的细节不再赘述,网络上描述细节的文章很多。只是作为母亲,看完文章之后,心痛之余就在反思,我们要如何教导孩子学会拒绝,远离小人呢?
通过文章得知,江歌本身可能存在两个问题,这也是很多伟大善良的家长们教导孩子时忽略的问题:第一:她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称颂的姑娘,从邻居到大学导师到所有同学,等等。第二:她与刘某在之前就有共同租房经历,她已经发现这个刘某并不是一个品行作为特别好的人,但是当后来刘某搬离其男友住处后,找到她时,她依然二话不说接纳了她,还在公交车站从夜里十点等到十二点(如果不等,可能也避开了横祸)。
通过这两点,能看出一个普遍的影子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特别注重身边所有人的评价,大家都说我(我的孩子)好,那我才算真得好,。且不论为了这个好,要压抑或者放弃内心多少的真实意愿和想法。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不赞同做人这样做,他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意思就是,如果大家都厌恶一个人,那就要好好考察一下;如果大家都喜欢一个人,也一定要好好考察一下。
他还说过一种更严重的情况:“乡愿,德之贼也”。简单理解就是他认为,那些是非不分的“老好人”,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乎德的人,乃德之“贼”。他这里强调的就是对待世人,不可不辨,然后坚持立场。
那么一个人要如何做人才算好呢?看看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就知道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好人都称赞他,坏人都讨厌他。
这样才算做到“近君子,远小人”,这样的结果不但对自身成长进步有益,而且因为远离了小人,相当于远离了灾祸。对于我们父母来说,孩子能有这样的结果,才是我们真正想看到的吧?!
欢迎关注【两位妈妈】,交流更多育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