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清朝实行任官回避制,江苏人李卫,怎么能当江苏巡抚?
雍正王朝:清朝实行任官回避制,江苏人李卫,怎么能当江苏巡抚?
文|明炫翊
古代的时候,统治者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天下,一般都会采取许多的措施,其中“任官回避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制度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时期,那时刘彻敏锐的察觉,将官员任命到异地为官,对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防止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滋生腐败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任官回避制也从此流传下来,成为历代王朝都争先使用的任官制度。
任官回避制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更加显得严格起来,其中明朝就规定“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如果你想当官,那就要跨过半个疆域,到另一头去当官。清朝发展的中后期,这一条法律稍有缓和,只是规定官员不能在本省当官,在你当官之前,就要拿着身份证明,去老家五百里之外的某个地区上任,俗称“避籍”。
虽然这种任官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例如异地为官,肯定对任职地区的民风民俗知之甚少,甚至倒霉一些,言语都不相同,这样一来,在治理上肯定就会存在一些麻烦。不过即便如此,任官回避制对王朝治理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让官员在地方举目无亲,难以生出复杂的人情关系网。
知道了这个制度,那问题也就来了,相信大家对《雍正王朝》肯定不陌生,而其中有着鲜明特点的人物-李卫,肯定也是了解一些,毕竟李卫因为被观众们太过喜爱,后来还特意被搬出了,以主角身份拍摄了另外一部电视剧。
在剧中,李卫的出身是一个叫花子,没上过学,目不识丁,但奈何运气很好,偶然机会遇到了那时候在外地出差办事的四阿哥胤禛,被胤禛给带上回了京城,成为了王府的一个小奴才。在王府中,李卫凭借着雍正的“喜爱”,以奴才身份被任命为县令,后来在胤禛登基后,李卫又先后任命为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职,成为了雍正朝职责重要的封疆大吏。
但如果我们仔细的查看一下历史的李卫,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李卫是江南铜山人,即是江苏徐州。这样一来,就不难产生一个疑问,清朝既然实行有任官回避制,江苏人李卫是怎么在本省当官,成为江苏巡抚的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雍正王朝的李卫虽然借鉴了历史上李卫的影子,但大致的出身细节却是虚构出来的。历史上的李卫当官,是靠着捐资当上的,并非是叫花子,他从康熙朝就已经是朝廷官员了,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说起来还是一位三朝元老。而在官职上,历史上的李卫确实担任过巡抚和总督,不过并非是江苏巡抚、两江总督,而是浙江巡抚、浙江(还有直隶)总督。
在清朝,任官回避制实行非常严格,罕见例外的,虽然初期的时候,主要是给汉人官员使用,但随着满蒙官员在直隶等地区繁衍数代,也出现了许多亲戚故旧,任官回避制就成为了所有清朝官员通用的制度,不过满官还是有着优待,籍贯回避之限于五百里之内。因一些省面积太大,雍正曾放宽了要求,一些省(例如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的人可以到邻省去当官,不过乾隆时期又取消了这个宽限。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