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的十大反思

2018-01-28 16:15:12 儿童教育,反思,十大

一:父母要找到适合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我们长成父母的样子,是因为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但千万不能忽视的是,我们生长在中国,我们的血液里也不知不觉地自动遗传了教育的认识,这就是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由于教育基因有惯性遗传,每个家长几乎不需要有任何认真考虑就可以立即拿出一套头头是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从而一生只做孩子教育的执行者,而很少做孩子教育的思考者。你对孩子的教育中总能找到你父母对你的教育,总能找到你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这使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状况,在整体上总难跳出相同相似的大圈子。

教育本身并不难事,不过是使一个孩子更聪明而已,而绝对地跳出民族社会的教育基因遗传,找到更适合于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却是件很难的事。为人父母要耐心地、谦虚地从头学习和研究你孩子的个性化的教育问题,要思考如何摆脱自己对教育的片面认识和不自觉继承而实现“教育突围”。

二:孩子有他自己独立的“成长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有自己成长的权利。 如果孩子是一棵树,而你让他长成了草,你就是侵犯了孩子的成长权。 人类之所以从远古社会走到今天的文明时代,就是因为“少数”的人类的种子自由发芽成长,长 成了划时代的精英人类,才带领着其他平庸的人类走到了今天。可为什么只有少数种子发芽?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权利发芽成长成参天大树而避免被平平庸庸的教育抑制和耗费掉呢?这是天下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想的问题。

三:父母有可能“不懂”孩子。

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首先要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做起。为了懂孩子,父母们一定要学会一门外语——孩子的语言,特别是学会不会讲话的0-3岁的 孩子的形体语言,这只能靠观察与思考来学习,最可怕的是家长看到三岁之前的孩子不会讲话,就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懂,因此就先喂饱穿暖逗乐算了,交流不交流的事,长大点再说吧,这种不懂孩子父母大有人在。

四:忽视孩子,是阻碍家长教育好孩子的最大挑战。

现代社会里人们的一切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在尽量把父母从孩子们身边拉开,对孩子养而不管的现象很普遍。西方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大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私家教育培育出了那么多了不起的文人,都和孩子从小就和父母形影不离有关。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多用心地观察和了解孩子,而不是下班后只顾着逗孩子开心,逗你自己高兴。

五:人类的大脑一出生就足以令人敬畏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就要算人的大脑了,它强大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存储能力是任何教育都望尘莫及的。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的大脑都不是空的,而是一个个等待点燃的智慧火把,等待发芽长大的种子,等待喷发的智慧火山。父母所做的教育不应该是在这些火山口上盖几个不起眼的小房子、栽几颗不起眼的小树来炫耀一下火山口的美丽,比如让孩子死记硬背几首唐诗来显示一下孩子的聪明,而是应该小心地看护、疏通、和激发这些火山的爆发,然后躲到一边去观看远比自己想象得壮烈的火山喷发。

我深深地相信,每个教育成功的孩子,都应该远远地超过他们的父母的成就,就象我们知道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而不知道他们的父母一样。

六:世界上本没有大学问和小学问。

既要让孩子的智慧火山喷发,又不能挡了孩子的路,那么父母的教育究竟可做些什么事呢?—— 象一个桥梁那样,引见孩子去感受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和每一件事情,这就足够了,至于孩子感受了这些东西后会怎么样,你不要去管,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想不明白。

0-3岁的孩子没有什么推理的能力,他只是个强大的拷贝机,因为先要有存储才能有智慧,所以0-3岁的孩子基本上只做存储,谈不上智慧。需要注意的是,0-3岁孩子的大脑的存储能力简直是疯狂的,贪婪的,一生中最强大的,简直是“掠夺式存储”。这时期的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帮凶”,帮助孩子满世界去“抢”东西,具体做法就是把各种东西都搬到孩子的眼前(或把孩子搬到各种东西的前面),让他去死死地盯个够、看个够、摸个够、玩个够!世界上的东西本无三六九等,并不是数理化就是上等的知识,蚂蚁搬家就是不重要的。大千世界里的一切都东西,不管是巍巍昆仑还是一粒尘沙,在孩子眼里都是平等的奇观,不管是列车滚滚还是老鼠打架,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奇迹。体验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三六九等,让孩子静静地看一看农民工搬砖盖房子,对孩子的智力好处简直难以言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有取之不尽的事情让孩子去体验,只需家长有心去寻找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