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主见才能有远见, 父母老师并非永远都是对的!

2018-01-28 20:22:05 永远都是,有远见,主见

培养孩子的主见,第一步就是让ta知道,父母不是永远正确的。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缺乏主见?

孩子的模仿性是超强的。别人怎么做,他也照样做,容易盲从,难免产生不当的言行。

对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就是自己心目中的权威。再加上有些家长习惯于替娃包办一切,这就更易造成孩子唯命是从,不敢违背、甚至不敢去想违背师长的意愿了。

更有些爸妈因为工作忙,便缺乏了亲子之间最为必要的沟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对事情开始不敢放手去搏。

一、摆脱犹豫不决的泥潭

提高孩子的认识,摆脱犹豫不决的泥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通过身边反面例子,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主见”,能够坚持自己想法而执着奋斗所带来的好处。孩子充分认识到了“无主见”对人的影响及危害性,就能提高自己的主见意识。

二、教孩子学会说:“不”

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在生活中家长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都有可能出错。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便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了。

三、助其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别轻易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左右。引导孩子遇事有疑问时,多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只要是经过充分的证实后确信自己的做法或观点是正确的,就应敢于坚持!

四、家庭游戏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在生活中请多给宝贝“自己作主”的机会。如:“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如果让你去组织这次活动,你会怎样安排?”充分地信任孩子,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去实践。孩子没有主见,多半是因自信心不足,或自幼受长辈保护过度,不敢甚至没有机会来培养自我主张。

五、信任>制度

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这张计划表是我们共同制作的,是不是要遵从也不是妈妈的事情,作业完不成的后果我想你应该明白。孩子,希望你能对自己负责,我相信你。”

诚然,对孩子漠不关心的父母一定不是称职的父母,但用制度强求孩子,并非理想的教育。唯有以父母为主的身边所有的人,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教育的起始。

六、“我为你感到骄傲”替代“你真乖真听话”

没有主见的人,在面对机会时也会畏首畏尾。因此,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主见,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很多小事情可以试着让孩子去做决定,让他来当“决策者”。

听话、乖巧的孩子固然会省却父母许多力气,而且都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闹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无主见,总是模仿别人,这对他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虽然,孩子在表达意见时,所提的建议往往很幼稚,大人也不妨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予以接纳,并注意自己的态度,千万别模棱两可。另外,答应采纳孩子的建议,就一定要将它纳入考虑的范畴,说话算话哦。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拿主意,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宝爸宝妈在许多时候一定要忍得、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