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3种表现, 孩子长大后要“啃老”, 家长要当心了
文|文儿
之前的房东家里要拆迁了,很久没有上门的儿子和儿媳找上了门,原来是想在这次的拆迁中分一杯羹,在父亲拒绝儿子的要求后,儿子给父亲出租的门店砸了,并表示,过几天还会过来,直到父亲答应为止。
啃老现象已屡见不鲜,我们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年轻力壮不出去上班,为什么他们坐在家里还有新鲜的水果可以吃,为什么明明都有自己的孩子还整日宅在家里无所作为。孩子的“啃老”行为都是家长们在孩子小时候宠出来的。
满足孩子一切需求
堂哥家的宝贝今年五岁,同班的小朋友学钢琴,她也要学,等堂嫂给孩子的学费交完了之后,孩子在家怎么都不愿意去了,那个钢琴班的学费是堂哥和堂嫂加起来一个月的工资。
轻易满足孩子的背后,是孩子不好好珍惜的任性,得到的越是轻易,孩子就越不会体谅自己的父母,不懂感恩,就会无止境的索取,可能就会变成“啃老”一族。
当孩子发出需求时,家长要迅速判断该不该满足,如果没有原则的什么都满足,那不是爱,而是伤害。
孩子一闹就心软
面对孩子自己的原则一定要坚守住,很多次去超市儿童玩具和零食区时不时就会传来孩子的哭声,这个时候家长首先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应对,伴随着孩子的分贝增加,想要什么家长都会加入购物车。
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应该搞清楚情绪背后的意义,如果一闹就心软,孩子逼近一步家长就心软,轻易让孩子抓住软肋,孩子只会更加肆无忌惮,不会尊重家长。
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就给他放进一个空间,不说、不骂、也不讲道理,等他冷静下来再梳理他的问题,直击孩子侥幸的心理,谨防“啃老”。
不让孩子做干活
认识一个全职太太,家里大小事务都是她在做,有一天儿子在妈妈刚拖过的地砖上乱踩,妈妈教育他,却被爸爸反问踩脏了就再拖一遍。孩子在十六岁的时候参与社会斗殴进了少管所。
家务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劳动中可以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在充分体会劳动快乐的孩子会更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就不会有“啃老”的念头。
你身边有“啃老”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