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妈妈带孩子回国探亲, 孩子撒泼哭闹, 妈妈: 现在我可以揍你了

2018-01-20 20:03:32 回国探亲,撒泼,移民

“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体罚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存在,在家庭教育中更为普遍,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模式,但体罚真的是万能的吗?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哪些害处?今天我们来一起比较下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寻找最好的教育方式。

果果是我最好的闺蜜,我们一起长大,一起读小学中学,她一直是学霸,高中毕业后考上了重点大学,上大学后漂亮聪明的果果是校花,是所有男生心目中的女神。大学毕业后果果顺利考进了一家跨国企业,两年后凭着她的努力当上了公司高管。这时候爱情也如期而至,她与来自美国本部的JOY相识相爱了,半年后两人结婚,她移民美国,拿到了绿卡。

一年后,果果生下了一个男孩。我们经常会在网上保持联系,她也时常把孩子的照片给我看,孩子长得非常漂亮,但是也很调皮,常常把家里弄得很乱。有一次,孩子乱翻东西,看到一只手表,那是果果妈妈留给她的遗物,孩子拿着玩不小心把手表摔到地上弄坏了,果果看到了心疼得暴跳如雷,伸手就想打孩子,孩子却昂起头,理直气壮地说:“你打我呀,只要你一打,我就报警,让警察叔叔来抓你!”听了这话,果果只得放下了手,心想着真是被他爸给疼坏了,想打都不能动手,心里憋屈不已。

转眼间孩子8岁了,这年春节果果带孩子回中国探亲,住在姐姐家里,姐姐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因为小孩子多,孩子就玩嗨了,还要出去玩雪,当时气温是零下几度,果果不同意,给孩子讲道理也不听,一直撒泼哭闹,还在大门口坐着赌气不肯进屋。果果一下子来气了,朝着孩子的屁股就是一脚,孩子直接“飞”出去了”,她叉着腰对孩子说:“看你还敢不敢胡闹,这里是中国,现在我可以揍你了!”看见妈妈真生气了,孩子只好哭着爬起来,乖乖的回屋了。

“这里是中国,我可以揍你了”这句话道出了很多移民家长的无奈和心酸,在外国,有警察叔叔和儿童保护组织等等为儿童们撑腰,孩子动辄就会报警抓自己的父母,也因此成就了一批“熊孩子”。而中国的父母从小接受的就是中国的“棍棒教育”,在外国被自己的孩子逼急了,打又打不得,还得赔笑好言相劝,回国后父母的憋屈一触即发,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国外的教育奉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是监护人但不是主人。体罚虽然让孩子暂时屈服了,但会损伤孩子自尊心,有时还会形成极端行为。何况在国外很多国家,体罚是被明文禁止的,是违法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体罚这一教育方式也应该退出教育的舞台了。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必须是平等的,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敬、热爱和信任,孩子也才会乐于听取长辈的建议和意见。家长们不能把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棍棒教育”再用在孩子的身上,打骂并不是长久之计,家长应该找到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用智慧和耐心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