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重要场合, 别说孩子虚岁, 既误事还会伤了孩子

2018-02-05 12:15:13 还会伤,误事,虚岁

每个孩子都有两个岁数,一个虚岁一个周岁,周岁一般都是户口本上和身份证上的,而家长出去报孩子岁数更喜欢报虚岁,这是一种民间习俗。父母算孩子年龄的时候,都会把怀胎的那十个月给算进去。这也是一种对孩子的美好寄托。

这3个重要场合, 别说孩子虚岁, 既误事还会伤了孩子

1、到医院看病

带孩子到医院看病,需要在病历上填写姓名和年龄。这并不仅仅是走流程,医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判断病情,如果报了虚岁,会影响有效判断,说不定还会影响药效伤了孩子。医生通过孩子的实际年龄并结合孩子的身体状况,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这3个重要场合, 别说孩子虚岁, 既误事还会伤了孩子

2、上学填资料

上了小学之后,孩子就要填写各种资料了,这些资料不仅伴随着孩子整个求学时期,甚至会存入档案,跟随孩子一生。如果孩子报虚岁习惯了,到什么场合都会报虚岁,这样就会出现信息错误,以后孩子的毕业信息、入学信息、求职信息都会出现一连串的错误,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且这样的信息很难更改,以后更麻烦。比如你孩子是10岁,但你偏偏给填成12岁,长大之后参军之类有年龄限制的就业途径,孩子就不得而入了。

这3个重要场合, 别说孩子虚岁, 既误事还会伤了孩子

3、报课外班

课外班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学个乐器啦,书法啊,舞蹈啊,毕竟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如果家长说的是虚岁,比如孩子10岁,但家长给报成11甚至12岁,孩子就得跟着一帮比自己大的同学一起,不管是注意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有可能跟不上,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养成自卑心理,最终伤了孩子。

岁数只是一个衡量孩子年龄的工具,该是几岁就是几岁,没有必要报虚岁,因为这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为这种约定俗成的民间习惯,给孩子求学、求职带来一系列的蝴蝶反应,那可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