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学了, 你知道孩子在烦恼什么吗?
“开学一定又要分班级,若是我不喜欢的班级怎么办?”、“班级也要重新排桌位,不知道新同桌是谁,上个学区和老同桌关系蛮好的!”、“功课好多写不完”、“同学都不肯我和玩,我怎么做大家才喜欢我”......,面对即将来到的新学期,不只家长关注、讨论,孩子也有各自的烦恼。
最近整理了网上的话题,发现“同学同侪相处”是学龄前小学六年级以下孩子的首要烦恼;初高中生更在乎的是心理话题,而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生理健康、谈恋爱、校园霸凌等问题,亲子之间的烦恼有相当的信息不对称、不匹配,对孩子而言更是心理落差。
其中,“成绩、作业”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烦恼。孩子最担心的是考不好会被处罚、被安排太多的才艺课、辅导班,老师每天留的作业写不完等。家长最期待的是孩子进步了,并希望别人在艺术辅导班中也很出来拔萃,若单科成绩不好,也希望身边的朋友推荐好的补习班给孩子加强功课。对于孩子而言,家长的烦恼成了孩子最大的压力来源之一。
家长孩子都同样关注“同侪相处”,但角度不同,家长担心校园霸凌、孩子受欺负;孩子实际烦恼的是和朋友相处的困扰;比如,我和XX吵架了怎么和好?希望成为受人欢迎等多角友情关系的焦点。
现在孩子的社交生活已经与家长学生时代大相径庭,随着手机的普及社群、直播、游戏,让小伙伴之间的相处更加紧密,建议家长可以多关注下孩子网络端的动态。
针对家庭不同,大概把亲子关系简单分为以下4类,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家长不妨可以看下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1、积极介入型:不管是找老师还是自己出面,凡事都会身体力行帮孩子才最踏实、放心。
但太过积极的介入可能使孩子失去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容易使孩子在同学当中受到非议,孩子自己也会觉得困扰,无形中会增加亲子摩擦。建议家长先倾听孩子想法,尝试让孩子处理,从旁协助,累积孩子处事的能力。
2、责备检讨型:让孩子检讨自己不注意的地方,改正错误并做得更好。
无论对错在谁,孩子的烦恼和困扰感受是很真实的,如果只让孩子检讨自己,容易使他更受挫。建议家长先回应孩子的感受,再引导孩子说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3、轻描淡写型:觉得孩子的烦恼都是小事,或不知道怎么面对孩子困扰。
先让孩子觉得我们是跟他一起的,然后问问他需不需要帮忙,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需要,我们随时都在。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是否在乎自己,应尊重孩子的感觉并给予回馈,再来讨论如何解决。
4、倾听陪伴型: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并给予肯定、支持与陪伴。
倾听与陪伴都是孩子极为需要的,这类型家长的比例却是四类中最低。透过家长的倾听与正向支持,孩子从中能找到爱与自我价值感,并有更多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教养是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家长要根据孩子年龄与个别状况而有所调整,但“倾听孩子心声”、“彼此理性讨论”、“家长学习成长”是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