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如何带着孩子跨越学习障碍?

2018-09-04 15:03:14 过动症,跨越,注意力

对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ADHD)的药物治疗,我先用肥胖症来比喻,什么时候要去减肥?谁来决定?有人BMI(身高体重指数)大于三十属肥胖,选择不减重,但也经常看到BMI大于二十的人努力的限制饮食在减重;而个人是否要减重,绝对是主观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个案与其家长在面对治疗模式的选择时,包括是否借助药物,也是主观的、可选择的。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如何带着孩子跨越学习障碍?

协助孩子减少学习和人际挫折

而站在专业医疗的观点,专业人员的责任是协助诊断,了解孩子的症状、解释诊断所代表的意义、可能会有的影响及相关的治疗等,至于要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还是回到家长及患者本身的意愿。

能协助孩子早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自信心及责任感,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所以建议药物治疗的大原则是评估个案核心症状对学习的影响程度、行为的干扰程度等,也就是说症状是否妨碍到孩子学习、人际关系及人格发展。

ADHD的核心症状有三:

1、专注力不足,包括易分心、忘东忘西、组织能力不佳、时间安排困难等;

2、过动,如活动量大、静不下来、话多等症状;

3、冲动行为。

专注力持续度对孩子的学习,年纪小时影响小,随着年龄成长,影响会加大,常见孩子在进入小学、初中后,学习成效明显的被影响。而过动、冲动行为也带来人际上的冲突、关系紧张、自我认同感等问题。谁不希望自己的表现符合爸妈期待且被肯定?谁不想在同学间轻松应对,自然被接受?很多孩子在面对自己的学习成效、人际关系、冲动的行为是挫折的,父母与孩子在清楚知道诊断、症状及相关的问题之后,可选择任何自己所认同的治疗模式。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是否让孩子接受药物治疗,孩子所处大环境的支持与包容性较高,学习内容、难度较低及要求较少等,都是延后或不使用药物治疗的可能因素。

药物治疗是阶段性的

脑科学研究已证实,过动症是脑神经发展的问题,患者大脑皮质成熟的速度较同年龄的孩子慢,掌管专注力、动作及冲动等执行功能的大脑前额叶,其发展速度较同龄孩子慢了二到四年。大脑神经传导质多巴胺(Dopamin)在神经细胞间(神经突触)的量不足,影响神经讯息传递,出现过动症状。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如何带着孩子跨越学习障碍?

治疗过动症的药物有两大类:

第一类:中枢神经活化剂或兴奋剂:Methylphenidate(MPH)这类药物主要是藉由抑制神经突触间多巴胺的再吸收,暂时阻断多巴胺的回收。让突触间多巴胺的量增加,以活化脑干觉醒系统以及大脑皮质而发挥其兴奋作用,减缓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研究显示大约七成的孩童服用利他能之类的药物会有明显的改善。最常见之副作用如食欲降低、失眠、心悸、头痛等。

第二类:非中枢神经兴奋剂:Atomoxetine Hydrochloride(Strattera思锐)透过选择性正肾上腺素阻断剂来提升脑中正肾上腺及多巴胺的量,来治疗ADHD的孩童。比较常见之副作用如肠胃不适、头痛、晕眩、疲倦等。用药之前一定要与专科医师讨论。

药物治疗是阶段性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大脑皮质的厚度会慢慢跟上,多巴胺分泌问题有可能被克服。虽然常见成年后依然有专注力上的困难,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已学会许多策略来帮助我们处理困难,可是孩子年龄小,须借助外控的力量协助,当然也较可能需要药物的治疗。

要不要吃药?吃多少会不会怎样?每个人的状况都不同,我很反对一种声音:“给孩子吃药就是偷懒的家长”,孩子的困难、家庭的辛苦,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临床医师给予药物治疗的建议与家长决定让孩子接受药物治疗,都是深思熟虑的,服药后也需要追踪观察。

药效优势往往优于副作用

药物是会有副作用,有副作用就要处理,调整药量或采取其他方法,并不是因为有副作用,就完全不能用,因为药效的优势往往优于药物的副作用。我们治疗的目标是要利用药物的作用,让副作用尽量不发生。

ADHD药物常令家长担心的副作用就是影响胃口,这可定期对孩子的身高体重做纪录,以及在药效减弱的时刻补充食物;有些孩子会影响睡眠,这些可能的副作用都需要观察,调整药物。

家长很在意吃药影响孩子的身高,大数据研究指出,用药的孩子平均身高较同龄矮。但如果一个孩子一百八十公分、状况连连,另一个一百七十五公分、学习态度很好、喜欢自己,哪一个占优势呢?

另外,使用过动症药物是否有成瘾的问题?这个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不是会成瘾的物质就一定会有成瘾的问题,就像满街都可以购买到酒精、香烟等成瘾物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物质(烟酒)成瘾的问题。

过动症的治疗绝对不只是用药,用药就像给近视的患者配戴眼镜,帮助他看清楚,而看清楚后,所有的学习都要靠个人去努力获得。药物是ADHD整体治疗中的一部分,心理治疗、社交技巧提升、认知行为治疗、亲职教育、学校协助、友善环境、运动、营养等,也都是孩子需要的多样化协助。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如何带着孩子跨越学习障碍?

就算在药物介入的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控制比较好,专注力提升,但生活面仍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是需要医院、家庭与学校共同的努力,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