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赵云前去支援刘备,陆逊知道后立马撤退, 是害怕了?

2019-01-21 18:17:32 撤退,支援,前去

历史可以说大家都是比较熟知的,当然这也是要归功于演义的成功,小编我就是因为演义才对这样的一个时代产生了好奇,里边的许多战役可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在夷陵之战中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大家有没有印象呢?那就是在赵云前去志愿刘备的时候,陆逊刚一得知便立马撤退了,难道是害怕了吗?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对于这一战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刘备率领数十万大军对孙吴进行征讨,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刘备在这一战役当中大败,可以说这个时候正是孙吴将士士气正盛的时候,但在得知赵云前来救援,陆逊便是下令撤退,没有再继续追击,对于这样的事表面上来看,是他害怕赵云,但在小编看来并不是,这个时候的孙吴军队士气正盛,数十万的蜀汉军队都灭了,也就不差他这一支军队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陆逊原则了退兵呢?

在小编看来其原因应该是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说是他带兵孤军深入的话,虽然是士气高昂,但是蜀军真的是转回头来拼命的话,势必也会使得孙吴付出极大的代价。就比如傅彤,可以说宁愿累死都不愿意投降,陆逊在面对他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的避而不战,之后忍了好多天才得以成功的将刘备大营给烧了,这样一来也是大获全胜,这样的情况下体面的回师不是挺好的选择吗?而过真的是死战到底,那么必定是会损伤大半将士,也就真的会成为那些老将眼中不会用兵的人了。

另外就是如果是率领军队离开本土作战,这个时候曹魏趁着后方空虚攻打过来的话,真的就是悔之晚矣了。而且这个时候曹丕虽然是没有趁着其将军对垒进行攻击,但也是一直在观望,无非就是想看有没有机会能够趁势南下,一旦是陆逊率领军队西征,那么孙吴肯定是要被曹魏攻击的,这样一来得不偿失,所以追击还不如撤回去驻守,毕竟是已经胜利了,更是消灭了蜀汉主力,这样一来两国之间短时间内不会有征战发生了,比较紧急的也就是对于曹魏的防守了,毕竟曹魏势大。

即便是咋追击之下,孙吴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那也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而曹魏毕竟是三方势力当中最为强大的,这样一来不管是蜀汉还是孙吴,即便是再一次联盟,也很难能够有胜算,这也就等于是有灭国之危,这样的情况下,陆逊自然是不敢继续追击的。而如果是他真的是在追击之下将刘备给灭了,那么会不会引来诸葛的反扑呢?即便是不会反扑,那么在没有了主力的蜀汉,能在曹魏的攻击下存活吗?那么之后的孙吴呢?这也是他必须要考虑的。

还有就是自己一路取胜,就算真的是灭掉了蜀国,然后呢?有蜀国牵制,曹魏还有后顾之忧,毕竟三方相互牵制,在家上孙刘两家还有联盟的时候,就算没有联盟也不会看着哪一方势力做大,而没了蜀国,曹魏可就要长驱直入了,大家也都知道曹魏是三方势力当中最强的,东吴兵力不足,即便灭掉蜀国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留守,蜀地必被曹魏夺占。如果真是这样,曹魏又增加了一条进攻线路。一路都已经让陆逊颤抖不已,再来一路,俩东吴都完蛋了。事实证明,后来灭吴就是从蜀地顺江而下。陆逊可不想逞能,灭蜀即是帮魏,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必须是得撤退的。

那么陆逊就这么退兵了,就不怕被国内将领耻笑吗?答案肯定是:不会。东吴将领有几个不怕赵云的?赤壁之战,诸葛亮渡江,接应他的武将只有赵云一人。赵云一箭射断追敌船索,吓退徐盛丁奉;刘备招亲,又是赵云保护,前去建业,东吴众将未敢轻动;卧龙吊孝,保护他的还是赵云,如果不是赵云能力强,恐怕诸葛亮一进周瑜的灵堂就被东吴众将砍成肉酱了。既然大家出名那么久还都怕赵云,那么我一个初出道的毛头小子惧怕赵云有什么稀罕的?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陆逊之所以会撤兵,并不是因为害怕赵云,只是因为考虑到了三方势力的平衡,以及如果自己深入蜀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综合起来以后,才做出了撤退的决定,当然这也是最为明智的决定。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