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字狱,朱元璋最忌讳的字有哪些?

2019-01-21 19:15:53 文字狱,明代,忌讳

明代大兴文字狱的代表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章率意临政,杀戮士子,大兴文狱,似乎没有定法,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苏州才士高启曾题,有一首《宫女图》诗:“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朱元璋得报以后,怀恨在心。有人诬告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张士诚旧有宫殿,图谋不轨。朱元璋下令将魏观斩首。审查魏观时,发现了高启为魏观修复知府衙门大唱赞歌的《上梁文》,朱元璋喜出望外,借机将高启也一并处死。

朱元璋,对于文人的反感和文人士子,对于由,红军发迹成事的朱元璋的蔑视和憎恨,相辅相成。这其中的代表文人便是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曾自断手指,发誓不与新朝合作,永不做官。夏伯启被逮到京师,朱元璋问:“昔世乱居何处?”夏伯启回答:“红寇乱时,避居于福建、江西两界间。”朱元璋闻言大怒:“朕知伯启心怀忿怒,将以为朕取天下非其道也。”朱元璋吩咐:“尔伯启言红寇乱时,意有他忿,今去指不为朕用,宜枭令籍没其家,以绝狂愚夫仿效之风。”夏伯启遂被押回原籍,就地处死。苏州儒士姚闰、王谟也因拒绝合作,处以死刑,全家籍没。

朱元璋,对于拒绝合作的文人,也不是一概杀死,有些名望很大的文士,不愿做官也不勉强。浙江山阴人杨维桢,号铁崖,文才盖世,诗名天下,时称铁崖体。洪武二年征召时,他婉辞拒绝。次年地方官敦促他上路,他赋《老客妇谣》,说老太婆不能再嫁人也,如不见谅,只好自杀。杨维桢名声太大,朱元璋也不强求。在南京住了几个月、杨请求回家。学者宋濂赠诗给他: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

白衣宣至白衣还的毕竟是少数。朱元璋对于不肯合作的文人十分痛恨,尤其不能容忍文人士子们心怀鬼胎,借古讽今。于是,举凡文字中有蛛丝马迹违碍文字的,便大兴冤狱,牵连蔓引,斩杀无辜。朱元璋犯禁忌的所谓违碍文字来自于他的卑微出身和身世:他曾经做过和尚,忌讳光、秃、僧、驴之类的文字;他曾经做过红军小兵,被敌手骂作红贼、红寇,忌讳贼、寇和则之类的文字。由这些文字,引出的文字狱,便使许多人死于无辜,因为他们拥护新朝,出来做官,并没有心怀异志。

明朝建立以后,天下安定了,文人们日渐得势。武将心中很不是滋味。朱元璋本来就不信任文人,武将们借机挑拨,文字狱便波连着一波。武将公侯们状告文人,阴险狡猾得巧妙而机智。朱元璋觉得,武定天下,文治太平,治天下非文人不可。说客便说:这当然没错,但文人是不能过于相信的!当年张九四对文人多好?高薪美宅,小宴大宴,把文人捧上了天,可文人们怎么样?骂了他一辈子,替他取名张士诚。朱元璋奇怪,张士诚这名字不是很好?说客点拨:好什么?孟子说,士,诚小人也。这句可破读为:士诚,小人也。朱元璋大惊,立即查《孟子》,果然是这样的!朱元璋此后,便细心琢磨文人的文字。

朱元璋读徐一夔所进贺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不禁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薙,说我是秃子;则音近贼,骂我做过贼!礼部官在这血雨腥风的文字狱案中,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奏请朱元璋,降一道标准表式,使臣民遵守,免得犯忌。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命翰林院学土刘三吾、左春坊右赞善王俊华撰庆贺谢恩表式,颁行诸司。文字狱这才暂告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