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战后房屋紧缺,赫鲁晓夫创造出这种新式楼房,解决民生大问题
好战者永远只能看到战争带来的利益,却看不到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二战结束之后,苏联的房屋资源变得十分稀缺,别说是平民老百姓了,就连高级领导都会因为住房问题而吵架动手,好几代人挤在一个小破屋子里生活的比比皆是,当时莫斯科没有房子的人数很多,已经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那个时候的居民楼只分为两种,政府人员住宅和人民住宅。政府这边的自然是不必说,装饰复杂,空间宽敞,但是人民住宅就都是那种筒子楼了,就是大家的厕所、厨房和洗漱的地方都是公共的,每天一到了上班时间,整个浴室、厨房都充满了争抢优先使用权的吵架声,因为公共厕所是马桶,所以大家每次上厕所都是提着自己的马桶圈去的。
不过就算这么差的住房条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斯大林过世后,这些问题就交到了赫鲁晓夫的手中,而面对这样的困境,赫鲁晓夫也是充满了信心,提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低的成本确保在二十六年内解决住宅问题的五年计划。
于是,在他的领导下,全国开始建造成本低,高度也低的楼房。这些楼的材料都是谨遵节约成本来找的,而且所有的楼都长得一样,基本上都是五层,甚至有三四层的,没有电梯但是却有自己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这种装配式的楼房在当时为解决住房问题真是发挥了大作用,房屋当中所有没必要的装饰以及功能统统取消掉,而且房间的每一平米都是经过人体工程学设计严格按照人的活动范围规划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不过这种设计放在千变万化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不够的,除了各种做饭的气味没办法及时散出去之外,声音也是大家共享,住在这里基本上没有秘密可言。
当然也因为这种完全一样的设计,让整个城市都没有了任何的美感和设计,还诞生了一个男士因为街道名字都一样,房间也一样,就连钥匙都一样而走错房间,直到晚上女主人回来才发现走错房间,但是因此产生了一段爱情故事的电影。这种楼其实除了隔音效果差之外,他的使用年限也只有五十年,但是它的实际使用年限却远远超出了五十年,到俄罗斯的时候还有很多家庭居住在这种房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