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缴获不少日军的大衣,为何很少看到有人穿呢?

2019-01-17 17:28:55 缴获,大衣,抗日战争

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亮剑》了,仔细看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的战士依然身穿单衣与敌人作战。一方面这可以反映出当年的艰苦卓绝,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根据资料显示,八路军在与敌人作战时缴获了不少战利品,其中就包括军大衣,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少看见将士们穿这些衣服呢?

首先,我们肯定是缴获了一些敌人的军大衣,不过部队有明文规定,战士们不能自行处理战利品。所有缴获的物资都要上交,然后集中在一起分配给最需要的部队。

这种做法虽然比较合理,但是也有不小的隐患,当时战局多变,可能收上来的物资还没来得及分发就有敌人大军压境。这时候后勤人员不得不转移,但是那些缴获上来的物资就必须要放弃了,战士们带不走,也不愿意留个给敌人,于是就被迫烧掉了囤放物资的仓库。那个冬天好多部队都没能换上冬装,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冲锋陷阵。

有了这个教训,部队的规定也变得灵活了,各部队如果缴获了数量巨大的物资,比如军大衣、作战靴等可以立即发放给战士们。资料显示,39年的黄土岭战斗,我军共消灭了一千五百多个敌人,还击毙了日军的一个中将。在这场战斗中,一些部队就缴获了很多物资,日本兵穿的黄皮大衣几乎可以让参战部队人手一件,所以战士们来了一次大换装。

但是,仅靠缴获仍然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很多战士的大衣都是破了补,补了再补都舍不得扔。在一个博物馆中珍藏了一件打满补丁的军大衣,上面一共有296个补丁,几乎都看不出来这件衣服原本的模样了,可见当时的条件之艰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对日本军人的憎恨。因为有了这种主观情感在里面,战士们和老百姓对小鬼子的衣服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很多战士宁愿挨冻都不愿意穿黄皮大衣。但是辛苦缴获来的军大衣当然也不能扔掉,而是将其送到我们自己的服装厂,把里面的棉花取出来,制作成我们自己的军服、棉被和棉鞋。这样一来我们当然就看不到穿着鬼子军服的八路军了。

如今,我们的军队虽然实现了现代化,各种物资都不再稀缺,战士们不需要把自己的军装补了又补。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军人不能吃苦,要知道洪水来临是他们扛沙袋往前冲;地震爆发,是他们无畏逆行;我们能安稳地度过每个节日,是他们在负重前行。在这盛世之下,依然有无数的青年冒着天寒地冻戍守在祖国的边境。没有战火,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生活在盛世中的我们再也无法体会到当年那场战争的残酷与艰辛。但是侵略者给祖国带来的灾难需要我们每个人铭记。作为后人,我们享受着无数先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阳光与平静,我们没有资格替他们原谅任何人。我们更不能放松警惕,因为一旦松懈就可能再次落后,就会有人惦记着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不是记仇,我们只是不想再沦为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