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两代皇帝重用的牡丹宰相魏仁浦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
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
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官场里鱼龙混杂,有些人仗着是皇帝的亲信就横行霸道,就连办事谨慎、小心翼翼的魏仁浦也会受到这种人的欺负。后汉隐帝的宠臣作坊使贾延徽常常利用自己受宠的身份,诬告贤良,对于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也总是加以扭曲地告诉后汉隐帝。因他常向后汉隐帝进言,竟然获得了“谏臣”的称号。而受他迫害的臣僚们则苦不堪言。而这一次贾延徽选上了魏仁浦。
贾延徽和魏仁浦曾是邻居,贾延徽想扩建自己的房屋,于是四处征地。他贪心无止境,认为魏仁浦的房地风水好,想吞为己有。他多次向后汉隐帝说魏仁浦的坏话,差点儿给魏仁浦招来杀身之祸。差点就给魏仁浦招来杀身之祸。后汉亡后,有人抓获了贾延徽,交给魏仁浦处罚,魏仁浦却说:“乘人之危于乱世报私人恩怨,我是不忍心做的!放了他吧!”他的手下都称赞他的大度。
后汉隐帝刘承祐一点也没有继承他父亲刘知远的雄图大略,只知道吃喝玩乐,而且生性多疑,宰相杨邠直言敢谏。李太后之弟向他要官,他没给,引起皇戚不满。刘承祐想立爱妃耿夫人为后,杨邠阻止,未立。到了耿夫人死,刘承祐想以太后之礼葬,杨邠又持反对态度。综合上述各种事情,加上左右亲信又谗言诬陷,刘承祐忍无可忍,于是在干佑末年,刘承祐与武德使李邺等密谋,在杨邠、王章和史弘肇奉命上朝时,让宫殿外边的走廊下埋伏的几十名武士杀死。而且派遣使者把他的亲属、党羽、随从也全部杀死了。
反对刘承祐的辅政大臣杀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差郭威了,他害怕郭威的声名会危及自己的皇位,想趁此机会灭掉郭威。他先派遣供奉官孟业赍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郭威的好朋友,当时领兵屯守澶州的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然后又命令护圣都指挥使郭崇在邺城杀郭威。
但事情哪有这么顺利,李洪义平时胆小怕事,害怕王殷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怕杀不了王殷,所以迟迟没有动手。于是与王殷摊牌,王殷得知后大惊,马上派副使陈光穗将接到的隐帝诏书送给郭威看。
郭威看完后心拔凉拔凉的,他想到了机敏谨慎的魏仁浦,可以让他说说以后怎么打算,郭威叫来了魏仁浦说:“朝廷将要密谋杀我,我不怕死,但我怎舍得独自抛下你们这些跟我出生入死的将士。”魏仁浦看完诏书,想了想说:“你现在手握重兵.据守重镇,是国家的有功之臣,皇帝听信谗言,要陷害忠良,你虽然一向清白且为世人称颂,但事态已发展到这一步,您可不能坐着等死呀。现在皇帝刚开始下诏,外界没有人知道,还不如更改诏书内容,以杀光所有将士为名,激起其怒心,这样一来,自身不但能免除祸患,也可为杨邠、史弘肇等雪冤。”
郭威采纳了魏仁浦的计策,盗用留守印信,改易诏书给诸将看。众人看完后,既恐惧又愤怒,于是起兵造反。刘承祐就把郭威在京城的家属全部杀死。他命令将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员推上刑场,这里包括郭威刚出生的儿子。随后便派兵抵御。但后汉军完全不是郭威的对手,于七里坡之战大败,刘承佑也在出逃途中被郭允明所杀。
郭威带兵入京,让李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随后突然闻报契丹南下,于是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士兵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只是抄袭而已),郭威返回汴梁,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郭威即位后,升魏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再迁右羽林将军,枢密院承旨。
广顺末年(953年),魏仁浦的母亲病逝,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悲痛万分,于是辞官丁忧,便回家奔丧。刚好北汉皇帝刘崇进攻晋州,他连忙派小黄门召魏仁浦过来谋划事情,第二天,让他官复原职。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快不行了,于是他与柴荣(日后的周世宗)交代后事,(说了很多,我就不详细写)他说:“可重用魏仁浦和李洪义,不要让魏仁浦离开枢密院,军权可交一部分给李洪义。”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五日,后周太祖死于滋德殿。二十一日。柴荣继帝位。魏仁浦一直是郭威的重臣,柴荣自然对他宠信有加,魏仁浦一如既往地忠于后周朝廷。柴荣升魏仁浦为右监门卫大将军、枢密副使。魏仁浦原本一个寒门打工者,43岁就当上了中央“副国级”的高官了,放眼现在都没人能做得到。
北汉方面得知郭威已死,准备大举入侵后周,刘崇派遣使者到契丹请求出兵。他亲自带马步军3万,会合契丹军队进攻泽、潞二州。柴荣力排众议,决定亲征抵抗。
此时柴荣正率军到达潞州,刘崇不知道柴荣敢亲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不攻,南下泽州,直取大梁。当天晚上,北汉军队驻扎在了泽州(今晋城)的高平城南。第二天,两军相遇,便展开激烈的战斗。
最初北汉军队不敌开始后退,柴荣便带着前锋部队追赶,但是这样就与后续大部队拉开了距离,柴荣骑着战马亲自到阵前督战。刘崇在巴公原这个地方排开阵势准备迎击。两军交战,后周人少,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本来就有怯战心理,交战不久,看到北汉军来势很猛,抵挡不住,就率领骑兵率先逃走。后周右军被击溃,又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
此时北周此时士气锐减,魏仁浦分析了一下形势,劝柴荣出动左路军队。柴荣带着贴身的亲兵冒着流矢飞石带领左路军队猛攻,魏仁浦催马上前,大声呼喊:“皇上如此危险,我们怎能不拼出性命呢?”又说:“北汉军队只不过气焰嚣张,全力作战一定可以打败!国家的安危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平时。魏仁浦在军中就很有威信,这次皇上亲自督战也激发了士兵们的力量,加上赵匡胤等大将的英勇冲杀,最后后周终于击败了后汉和契丹的联军,取得了胜利。
魏仁浦的大气、足智多谋总在关键时刻助柴荣一臂之力。在击败北汉、契丹联军的过程中,他的勇气与威信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他也更受重用,提升为检校太保、枢密使。平时只有宰相生日才能赏赐的器、币、鞍马等,世宗也赐给他。显德四年(957年)柴荣二征南唐大胜归来,大封功臣,枢密使魏仁浦加封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打算任命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迁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但是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他们说:“魏仁浦不是科举出身,怎么可以当宰相呢?”柴荣说:“古代人做宰相的人,难道完全由科举吗?”
魏仁浦登上权力巅峰后,但仍谦虚谨慎。柴荣性格急躁,周围官吏有违反旨意的,魏仁浦大多将罪过归于自己身上,所以他保全了人很多。“在其位,谋其职”,当上了宰相的魏仁浦更把民间的疾苦记在心间,他不断进言柴荣,并亲自督修水利,经过艰辛的努力,恢复了以首都开封为中心的水利交通,还疏浚了河道数百里,既有利于交通,也解决了沿河道农田的灌溉问题。
也是在这一年,周世宗在征辽战争节节胜利时,不幸患病去世,后周众大臣奉柴荣六岁的儿子柴宗训为帝,即为恭帝。恭帝继位后,又加魏仁浦为刑部尚书。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晚距离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统帅大军回师,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都是赵匡胤的老友,看见如此便打开城门接应。赵匡胤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后周众大臣们束手无策,两位猪一样的队友范质、王溥见势不妙带着众臣等下拜听命。赵匡胤正式登皇帝位后,为了维持旧官员之心,继续使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浦为相。四年后(964年)对于顺利完成权力的过渡与交接的北宋,三位宰相起到了任何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但毕竟范质,王溥和魏仁浦不是赵匡胤的原班人马,于是连续三次递交了辞职退休的申请,赵匡胤装模作样几次挽留,三位却不想这样拖延下去。便下诏批准:以范质为太子太傅,王溥为太子太保,魏仁浦为左仆射,三人从此不再主理国家政务,成了宰相级的半退休状态的老干部。
这下开心死赵普了,因为他是无可争议的宰相人选,只是当初大宋初立,必须要几名老臣来安抚人心,于是赵普才屈居这三位老臣之下四年之久。那么从侧面来说如果魏仁浦当宰相(首相),就没有赵普什么事了,能当个宰相也是打下手。
接下来说说牡丹宰相的称呼,潜溪绯、魏紫、鹿胎花、鞓(tīng)红是洛阳牡丹的四个名品,它们出自唐、五代、北宋洛阳名相之家。其中,潜溪绯是唐代宰相李藩培育的,魏紫、鹿胎花分别是五代宰相魏仁溥和苏禹珪培育的,鞓红是北宋宰相张齐贤培育的。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魏家花,又称魏紫、魏花,在姚黄出现之前,曾为花王。这种花是由魏仁浦用寿安山野牡丹培育的,寿安山指今丰李南山到宜阳锦屏山一带。宋刘子寰《花发沁园春》词曰:“正魏紫衣染天香,蜀妆红破春睡。”
魏仁浦的园子规模甚大,有湖泊岛屿,牡丹种植在湖心岛上,人们要观赏,需买票乘舟前往。魏家因此一天收入“十数缗”(缗是指穿铜钱用的绳)。北宋开国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巡视洛阳,魏仁浦就把花园献给了皇上。
可惜的是赵匡胤武将出身,中原大地还未统一,哪有附庸风雅欣赏,依我看给南唐李后主还差不多。赵匡胤接手后,将其转赠给了与园子相邻的普明寺,普明寺一群光头和尚丢了西瓜捡芝麻,把牡丹挖掉卖了,改种桑麻。一代名园被毁于一旦,魏仁浦气过半死吧。
魏仁浦担任闲职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经常在家休养。有一次赵匡胤去他家探望他,赐给他黄金器物二百两、钱二百万。魏仁浦上表请求正式退休,赵匡胤不允许。开宝二年(969年)春宴,赵匡胤大宴群臣,期间赵匡胤笑着对魏仁浦说:“你为何不来和我敬酒?”魏仁浦连忙举杯上前,来到赵匡胤身旁。赵匡胤偷偷对他说:“我想攻打北汉,你怎么看?”魏仁浦说:“欲速则不达,请皇上三思。”宴会结束后,赵匡胤赐上等好酒和羊(本人猜想魏仁浦应该知道赵匡胤想起用他,因为在后周一殿为臣,他的能力赵匡胤肯定清楚。本想退休远离烦恼,可惜他避不了。)
果然赵匡胤出征太原,魏仁浦随军而行,但是中途突发急病,在回京的路上在梁侯驿(今山西沁县界)去世。享年59岁。
魏仁浦的个人品德高尚,处理政务上“尽力办事,低调做人”,有实干精神,他办事效率高,素有浩气在身,有人评他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魏仁浦尤受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官至宰相,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期虽在宋朝也是出自为国为民的衷心,他对后周政权一片忠心,晚年陷入深深的自责,孤独寂寞,异常怀念先祖,不幸染疾而死。他是那一时代少有的尽忠之臣。后人都称他为“寂寞的魏仁浦”,就是因为他一生尽忠尽职,不同流合污,尽显一代忠臣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