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贴“福”?

2019-02-09 00:34:24 过年,为什么

甲骨文里

已有“福”字

1

"福"字的形状里,沉淀着5000年岁月

过年为什么要贴福?

一节一乾坤,一字一世界。一个春节里,藏着一个民族虔诚的灵魂和生长的力量;一个“福”字里,藏着一个民族平凡而美好的期待。

在各种典籍里,“福”字第一次全民皆用的记载,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那一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决胜之后,姜子牙登台封神。

各路神仙封赏快结束时,姜子牙那嫌贫爱富、曾在他最落魄时离家出走的老妻,也紧巴巴赶过来了,闹着非要封神。姜子牙被缠得实在没法子,只好赐她一个“穷神”封号,并且限定,凡是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

当时正值大年除夕,老百姓听说后,家家户户赶紧把“福”字贴大门上。就这样,贴“福”的年俗便历代传承下来。

为什么姜子牙会用“福”字来封堵“穷神”呢?

还得从“福”字的造字初衷、起源演变讲起。

据考,最早的“福”字出现于甲骨文中,由象形部首演化得来,属会意兼形声字。左部为“示”,状祭台之形,右部为“畐”,状双手供奉酒器之形,合而指人双手供奉酒器向祭台倒酒,祭祈上天神灵,赐予好运庇佑。

《说文解字》:“福,佑也”,《左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按照拆字法,“示”近“衣”,“畐”为“一口田”。而“畐”的“一”又可解为屋子的“横梁”,代表家;“口”,代表人丁;“田”,代表土地口粮。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即为福。

“福”字到底有多少个写法呢?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一路演变,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成就了闻名遐迩的“百福图”、“千福图”。

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清康熙帝的“天下第一福”。

据传,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六十大寿的孝庄太后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事祖母至孝的康熙帝,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福”字,以天子之名为孝庄太后祈福。

这个“福”字,可拆解析为: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誉为“五福合一”、“福寿合一”。其字体瘦长,故又称“长寿福”。再加“康熙御笔之宝”大红印玺加盖上方,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天赐洪福”。

更令人称奇的是,自得此“福”字后,孝庄太后竟百病全消,终以75岁高龄得享善终。

1962年,考古人员在恭王府意外发现这块失踪已久的 “福”字碑,周恩来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 “天下第一福”。

一个“福”字,串联起5000年华夏文明,贯穿始终。

成为华人的文化纽带。

2

“福”字应该怎么贴?

“福”字应该怎么贴?恐怕很多人知之不详,其实老祖宗是挺讲究的:

1、正贴。

住宅大门、门厅等地,“福”字必须贴得方正工整、庄严肃穆,寓意迎福、纳福。倘若反贴,有将“福”倒出去之嫌,适得其反。

2、倒贴。

水缸、垃圾桶、箱柜上面可以倒贴,寓意不要的东西(垃圾、灾病等)倒掉时,福正好来了。

希望讨“口彩”时,也会倒贴,借小孩子口说吉利话。一年中,家中有人亡故或受灾时,也可倒贴,意在新年转运。

3、横贴。

一些地区会在窗户上横贴,寓意“天降横福”、“飞来横福”。

此外,贴“福”时,应自门外往内屋渐次贴,寓意福气从外入内。正门重地,一般只贴一个“福”,以免“重蹈覆辙”。

分享,即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