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美女王昭君为何没得皇帝宠幸反而被派去和亲?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开头先附上一首李白描写王昭君的古诗。想必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昭君作为和貂蝉、西施、杨贵妃并列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被皇帝看上,反倒是被送去匈奴和亲呢?是因为昭君深明大义?还是皇帝有眼无珠?
王昭君
关于昭君没得到皇帝宠幸却最终远嫁塞外的原因,后人对此通常有两种说法。
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王嫱也就是王昭君天性倨傲,不屑买通画工毛延寿,因而被丑化。久久未曾面过圣被有被召幸的昭君觉得在宫中了无趣味,于是自请去匈奴。正合了汉元帝的意思,她便出塞去和亲了。
《汉书元帝纪》和《西京杂记》记载到:王昭君,西汉时期南昭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晋时为避司马炎父亲司马昭讳,她又被称为明君和明妃。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年方的王嫱作为修女被选入宫中,通常皇帝是按照画工的画来临幸新选的秀女的,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 能被皇上看上,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画工把自己画得美点。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初入宫廷,首先,她不懂这些潜规则,手上就没有多余的钱来做贿金;二来觉得自己天生美貌,不怕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眼睛时,说道:画人物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一点便是千金;对毛的暗示昭君心领神会,她才不买账,还反唇相讥,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一笔浓墨重彩点到了她的脸上。多了这么一点儿,王昭君苦守了不知多少岁月。
呼韩邪单于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依附大汉,请求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圣得宠无望,腹中积怨已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看过她的“画像”思忖她毫无姿色,顺水推舟同意了。直到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汉元帝见王昭君落雁之资,美冠三宫,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又转变成了极度的懊悔,悔恨自己被画像所蒙蔽,痛失娇柳。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再后悔也得忍痛割爱,放昭君出塞和亲。据传,汉元帝对画工毛延寿等大发雷霆,想要杀掉毛延寿等画工。试想一下,谁被这样欺骗,被人骗走一个“宝”谁都会恼羞成怒。
昭君出塞
王昭君远嫁匈奴,给单于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天不随人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驾崩。阏氏(单于正室)之子继位。依匈奴习俗,新单于继位要继承前任单于的姬妾。昭君不从,上书汉朝要求返回大汉。此时汉元帝已龙驭上宾,成帝即位,成帝命她从胡俗,无奈之下昭君又成了单于阏氏。又传,王昭君不堪受辱,最后服毒自尽。
历史上还流传一说,昭君之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画师见王昭君美貌异常,怕皇帝贪恋其美色而步纣王后尘,于是将昭君刻意丑化。尔后汉元帝见昭君真面目虽想反悔但最终忍痛割爱。后世一些文人士大夫大大赞扬了毛延寿此举,认为他这样做不但使元帝免于沉耽女色之祸,而且昭君出塞也对边疆的安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是留下了凄美的传说,让后人津津乐道
你比较赞成哪一种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