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桂林小镇:民风淳朴,处处欢声笑语

2019-01-22 17:44:23 欢声笑语,民风,淳朴

桂林山水甲天下,80年代这句话就广为流传, 桂林也成为了不少国外游客必去的城市之一。1985年的桂林某小镇街头,两位外国游客就在吃早点,脸上的表情说明不虚此行。

图为小镇上的建筑设施,一座座都是两层住房,样式看起来也比较老旧。墙壁上处处悬挂着招牌,有复印店有饭店还有储蓄网点。看来那个时候,当地生活还是很便利的。

历史上,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120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一地区位置越发重要,桂林之名由此而来。民国时期因为常年战乱和日军的轰炸,桂林老式建筑基本毁坏殆尽,1985年的街头已经出现了不少新式楼房。

图中一个宣传告示墙上,张贴了不少公告信息,一些是打印的一些还是毛笔手写的。七八十年代,这还是人们日常获取资讯的一大途径,现如今网络发达了,这些画面很少见到了。

除了秀丽的山水景色,桂林也是一座人文气息与众不同的城市。除了汉族,当地还有壮、回、苗、瑶、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图中一个市场上,几位妇女正在售卖蔬菜,服饰看起来也十分古朴有特色,一个还扎着头巾,旁边放着运货的竹筐。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市场上,一位大爷也挑了一 扁担烟叶来做小生意。身上一件棉衣显然穿了多年,略显发黄。可是面对镜头,仍然笑逐颜开。

跟现在比起来,那个年代的生活自然不是很富足,少不了起早贪黑的忙碌。为了多赚些钱,图中这个小伙子既售卖蔬菜又叫卖肉类,忙得不行。可脸上仍然热情洋溢,可见那时候幸福指数还是不低的。

一同到市场上谋生的,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图中这位阿姨就摆了一个专治疑难杂症的小摊子,身后的墙壁上张贴了一张业务范围: 耳科鼻科牙科,看起来经验很丰富的样子。

镜头下,一位少数民族阿姨也是热情洋溢,笑容满面。在 桂林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了将近10%。对于外国游客来说,除了 桂林山水,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历来都是当地热门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