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打了大胜仗,唐太宗为什么认为亲征高句丽是失败的?
2019-02-18 09:54:36
亲征,高句丽,胜仗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从军事角度讲,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取得辉煌的胜利,指挥十五万精锐唐军大败三十余万高句丽军,缴获无数,几乎全歼高句丽主力大军。
但奇怪的是,明明打了大胜仗的唐太宗却认为亲征高句丽是自己登基后的重大失败,某些无耻的人更是像苍蝇一样把亲征高句丽说成唐太宗无比不堪的“黑历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确实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唐太宗是一位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皇帝,就算是打了胜仗也不会把没有达成目标的战争吹成“十全武功”。
其次,名相房玄龄曾评价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是“所存小,所损大”,这也是当时唐朝大臣们的普遍观点。唐太宗是位非常重视大臣意见的皇帝,自然也同意自己这次东征算是失败的战争。
最后,与隋炀帝相似的是,唐太宗也想灭亡高句丽。但与隋炀帝不同的是,唐太宗在第一次失败亲征高句丽无果后没有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而是决定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总结经验教训。
为了能让大臣们对于征伐高句丽的问题畅所欲言,唐太宗通过怀念魏征的方式向朝廷表明亲征高句丽是失败的。而唐太宗的大臣确实找到了正确方法,为后来唐高宗消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